5G 遠距診療助光復災後醫療應變

2025-10-0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5G 遠距診療助光復災後醫療應變

強颱造成光復鄉嚴重淹水,花蓮慈濟醫院與遠傳電信迅速架設5G遠距診療平台,協助慢性病用藥銜接、傷口處理與視訊問診,本文說明服務運作、適用族群與就醫時機,供災後醫療應變參考。

事件與現場醫療需求

強颱樺加沙導致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光復鄉遭遇嚴重淹水與泥流,當地有多位居民因藥物隨水流失或無法返院拿藥而面臨治療中斷的風險。報導指出事件造成多起死亡與失蹤,災區人口約一萬一千六百人,災後每天平均就診量曾超過三百五十人,急需以快速、可及的方式維持慢性病照護與基礎傷口處置。

5G 遠距診療平台如何運作

醫療團隊在災區設置醫療站,結合5G視訊通訊與可攜式終端設備,讓遠端專科或家醫科醫師透過視訊進行問診。現場人員可協助量測血壓、血氧與心跳等生理參數,並即時上傳到醫院端供醫師參考。

若患者需續方,醫師會查詢健保署雲端藥歷以確認既有處方,短期藥物由醫療站發放一至三天,長期處方則由醫院調劑後配送或請民眾至醫療站領取,並提醒後續回院追蹤以完成完整照護流程。

個案經驗說明平台效益

受災民眾反映,透過視訊即可與醫師對談並取得處方,避免因藥物中斷導致病情惡化。醫療團隊透過遠距協調藥品與確認病史,縮短等待時間並降低移動風險。這類模式在災後可快速回應大量慢性病藥物需求與基本醫療照護。

現場部署與技術準備

合作團隊強調通訊品質與設備準備的重要性,包含訊號檢測、高感度麥克風與可攜式平板等,以確保問診過程順暢。現場亦需安排人力分流與藥品管理,避免臨時藥量不足影響服務持續性。

誰適合使用遠距診療以及就醫時機

  • 適用於因交通阻斷或短期藥物中斷而需要續方或基本問診的慢性病患者。
  • 適合需要評估傷口狀況或取得初步醫療建議但不需立即手術的個案。
  • 若出現高燒、持續大量出血、呼吸困難或意識改變等嚴重症狀,應盡速就近尋求急性醫療處置。

實務注意事項與醫療流程提醒

遠距診療能提升災區醫療可及性,但仍有侷限,例如現場藥品庫存、通訊穩定度與無法進行實體檢查的限制。醫療站通常會以短期藥量因應緊急需求,並安排患者回院或門診作進一步檢查與長期追蹤。

在災後情境中,患者應保留既有用藥資訊或通知現場人員以利查詢雲端用藥紀錄,並遵循醫師指示完成後續追蹤安排,以確保治療連續性與安全。

整體而言,結合高速通訊與現場醫護資源的遠距診療,能在災害後提供重要的橋接作用,幫助偏鄉居民維持慢性病管理與基本醫療需求,同時強調在網路或藥物資源受限時仍需優先評估就醫優先順序並回院追蹤。

重點回顧

在花蓮災區以5G遠距診療快速恢復慢性病藥物銜接與視訊問診,提高即時照護可及性,但仍受限現場藥量與通訊與後續門診追蹤需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