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與豬肉安全的澄清報導

2025-10-2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非洲豬瘟與豬肉安全的澄清報導

近期社群出現「不要吃豬肉」的說法,引發民眾疑慮。本文整理官方說明,說明非洲豬瘟是否會感染人、豬肉檢驗與加熱處理資訊,提供購買與食用時的風險判斷要點,供民眾參考判斷資訊真偽。

傳言內容與官方回應

社群傳言指稱某地區爆發豬隻瘟疫後應暫停食用豬肉。官方機關已對此類訊息澄清,指出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主要感染豬隻,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市售經檢驗合格的豬肉可依一般烹調方式食用。

非洲豬瘟是否會傳染人

官方說明強調,非洲豬瘟病毒缺乏在人類體內複製的能力,因此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人類會因接觸或食用受感染豬隻而發病。病毒的生物特性與人類生理環境(例如胃酸的酸鹼值)使其難以在人體內存活與繁殖。

豬肉檢驗與市場防護重點

屠宰場通常有駐場獸醫進行逐隻檢查,只有檢驗合格的豬隻才會放行。消費者購買時,可注意來源是否清楚以及是否有相關檢驗或合格標示,選擇合格肉品可降低不必要的風險疑慮。

加熱與食品安全處理要點

官方資料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不耐,經適當加熱後會失去感染力。因此一般家庭或餐飲業的正常熟食處理程序能有效降低病毒存活的可能。食品從業者若違反規定使用病死或來源不明肉品,相關法令對業者有處罰措施。

傳播途徑與群體風險

非洲豬瘟在豬群中可透過多種途徑傳播,包括被污染的飼料或廚餘、受感染動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蟲媒或車輛與人員攜帶污染物等。這些途徑主要涉及豬群管理與防疫措施,與一般消費者食用熟食的風險性不同。

何時應提高警覺與就醫時機

對於一般消費者,關鍵是選購來源可追溯、標示合格的肉品並以適當方式烹煮。若個人有因其他食源或感染擔憂而出現不適症狀,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以獲得評估與建議,避免延誤就醫。

就目前官方說明而言,作為結論,非洲豬瘟主要危害豬隻而非人類,市售經檢驗合格的豬肉在正常烹調下屬於可放心食用範圍;消費時仍建議注意來源與合格標章,並避免使用來源不明或疑似病死的動物製品。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