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口老化加劇,骨鬆與肌少症成為導致長期臥床和失能的重要健康隱形殺手。台灣衛生單位資料顯示,國人因骨鬆導致的併發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大幅增加政府醫療負擔。近期,萬芳醫院引進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的骨質檢測方法,不僅提升篩檢效率,更降低民眾醫療負擔,有效促進早期預防與治療。
骨鬆與肌少症是老年健康的隱形威脅
專業醫師指出,骨鬆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常常等到身高明顯減少或發生骨折時才被發現。尤其在髖部、脊椎與手腕,這些部位一旦出現骨折,不僅疼痛難忍,更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致命。根據醫療資料,這些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也是風險最大的傷害之一。早期確診骨鬆,進行有效預防,對延緩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尤為重要。
高風險族群與預防策略的重要性
包括停經後女性、曾有骨折史、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的民眾,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風濕性疾病和胃腸疾病者,都是高風險族群。久坐、活動能力降低或因疾病活動受限的人群,也屬於需要特別關注的對象。醫師提醒,結合科學篩檢與生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骨鬆與肌少症的發生率,預防失能的發展。
傳統骨質密度檢測的限制與新趨勢
傳統的骨質密度測試,主要依靠 x 光檢測或較少精準的超音波技術。雖然能協助診斷,但流程繁瑣、設備昂貴且需花費較長時間等待結果,阻礙了日常篩檢覆蓋率。專家指出,這些限制使得許多高風險族群未能及時接受檢測與早期干預。尤其偏鄉地區,缺乏相關設施亦使篩檢困難重重。
AI骨鬆篩檢:快速、便利且具高準確率
萬芳醫院率先引進運用AI技術的骨質檢測系統,能在短短6秒內判定一個人是否處於骨鬆風險。此技術透過分析髖部X光影像,即時提供輔助診斷意見,並在風險較高者再安排正式的DXA檢測,以降低等待時間與醫療花費。此種「智慧篩檢」方式,不僅方便使用,也能提升篩查率,尤其在偏遠地區具有廣大推廣空間。
科技助力骨質健康:提升篩檢準確率與普及率
三年前,萬芳醫院透過分析內部骨折資料庫,發現社區老年人骨鬆普遍嚴重,且大多未進行有效預防。為改善此狀況,醫院導入AI篩檢系統,不僅縮短檢測時間,且精確度高達90%以上,大幅超越傳統篩檢方式,也解決了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此項創新技術正逐步轉變老年醫療照護的模式,促使預防醫學邁向更高的標準。
一條龍服務:跨科整合提升照護品質
為深化骨鬆預防醫療,萬芳醫院建立「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照護中心」,整合骨科、復健科、營養科等多領域專家,提供篩檢、診斷及治療等一站式服務。透過AI篩查,基層社區即可輕鬆篩選高風險族群,並根據個人狀況制定營養補充、運動復健方案,以預防骨折,降低殘障率。此模式亦推廣到偏鄉地區,有效降低因骨鬆造成的醫療負擔。
運用科技成效明顯 展現預防醫學的新可能
自導入AI骨鬆篩檢系統後,患者在骨鬆相關骨折治療率明顯提升,大約從原本的40%提高到70-80%。此外,醫院持續向偏遠地區深入推廣篩檢服務,早期辨識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為整體社區骨健康帶來正面影響。專家指出,結合科技與醫療專業,正逐步打破篩檢門檻,落實早期預防,為高齡社會的長遠健康鋪路。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骨鬆與肌少問題的預防策略也更趨多元化。從提升篩查效率到整合醫療資源,醫療科技正帶領我們迎來更具成效的健康管理新時代。跨科合作與前瞻性技術,或許將成為未來預防失能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