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現場類鼻疽與傷口感染風險解析

2025-10-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救災現場類鼻疽與傷口感染風險解析

近期救災行動中出現因傷口感染惡化導致敗血症的個案,醫師懷疑可能為類鼻疽感染。本文整理類鼻疽與其他常見細菌感染的臨床特徵、就醫時機與現場防護要點,協助救災人員與志工提高警覺並及早尋求醫療評估。

事件概述與醫療觀察

在某次水災救援中,有救災人員於執勤時因腳部刺傷後繼續工作,數天後出現全身不適與傷口惡化,送醫後病情快速惡化,最後診斷為傷口感染併敗血症。臨床團隊表示,救災現場的泥土與汙水環境會增加多種病原接觸風險,其中類鼻疽是臨床上需注意的一種可能病原。

救災現場常見的傷口感染類型

兩類常見致命性的感染在救災環境中被提出關切:一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會引起急性、疼痛與局部紅腫的細菌感染;另一為類鼻疽病原,它的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臨床表現與病程長短會影響患者是否能夠及時就醫與治療。

類鼻疽的臨床表現與時程

醫師指出,類鼻疽感染初期可能只有輕微的傷口紅腫或類感冒症狀,不易立即察覺。一般而言,嚴重症狀常在感染後第八至第九天出現高峰,包括高燒、肺炎或傷口持續惡化等,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敗血症或器官衰竭風險增加。

何時應該及早就醫檢查

若在救災或戶外工作後出現下列情形,應儘速就醫檢查:

  • 傷口持續紅腫、疼痛或有膿性分泌物
  • 發燒、寒顫或全身無力等全身症狀
  • 呼吸困難、胸痛或意識變化等嚴重跡象

醫療評估通常會包含傷口檢查、血液檢驗與影像學等檢查,以判斷是否存在細菌或其他病原感染並決定後續處置。

現場防護與照護要點

在救災或涉水作業時,維持個人防護與基本護理可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採取的措施包括:

  • 穿戴適當防護裝備並避免赤腳或穿破損鞋具
  • 若皮膚破損,立即以乾淨水源清洗並覆以乾淨敷料
  • 注意補充水分與適當休息,監測自身與同伴的症狀變化
  • 如有異常即刻尋求醫療評估,勿拖延或自行判斷嚴重性

救災是一項充滿風險的工作,及早識別感染徵兆並迅速就醫,是降低嚴重後果的關鍵。醫療團隊提醒救災人員與志工保持警覺,若傷口或全身狀況惡化應立即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

重點回顧

救災環境易暴露於多種病原,類鼻疽初期不明顯但約在感染後一週左右出現惡化風險,及早檢查與傷口護理可降低敗血症的可能性,仍需以臨床檢查判定與治療為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