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縣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正進行多元化轉型,除了提供傳統的社會福利日間照顧與作業所外,更融合商場、創客空間與運動館,致力於創造一個老少共融、充滿活力的社區環境。這一系列的改變不僅推動對身心障礙者的友善交流,也藉由多元設施展現長照的新面貌,讓長者與身心障礙朋友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歸屬感。
打破傳統印象,促進社區融合的創新空間
傳統印象中,身障中心多是陳舊、氛圍冷淡的場所,但新竹縣身障中心的轉型正改變這一認知。中心內一樓設有多功能商場與親子閱讀區,遊客可以在時尚餐廳內用餐或享用咖啡,還能在櫃台購買特色冰淇淋,營造出親切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空間。日常中,長者、身障朋友與遊客自由走動,彼此間不存在隔閡,讓社區變得更加友善且具有包容力。
社區生活場景的再造
走進這個空間,你會遇見在咖啡廳中悠閒的長輩、充滿笑聲的親子,甚至有活潑討論產品設計的科技創客。這些場景展現出一個多元且自然融合的社區氛圍。整體設計不局限於服務身障者,還加入了復健與交誼功能,向社區展示一種高包容性和社會共生的理念。
推動共融社區的實務策略
此次空間的改造由錸德科技公司成立的錸德文教基金會主導,受新竹縣政府委託,秉持「合好一起錸」的理念,設計一個融合社區共融與樂齡健康的場域。透過引進日本的夢之湖減法照顧模式,創建一個長者自主、尊重個體差異的照顧環境。例如,中心中設有「減法照顧宣言」,強調尊重長者的自理能力及選擇權,並透由環境佈置鼓勵長者自主活動,如特設行走扶手與多功能活動空間,以支持長者保持生活自主性。
科技融入,提升照護品質與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身障日照中心大幅導入智慧科技,提升照顧服務效率與品質。員工利用手機與平板即時更新護理紀錄,行動化管理減輕繁雜的行政負擔,讓照護人員能將更多時間投注在與長者的互動中。此外,中心甚至運用微笑打卡系統,鼓勵員工以積極心情來服務長輩,營造愉快的照護氛圍,也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服務品質。
創客與產學合作,激發長者創新潛能
在封閉的照顧空間之外,三樓的創客中心吸引眾多高齡產業及科技團隊進駐,包括太陽能、IC設計、VR技術與機器人等多元領域。這個平台提供長者產品驗證與創新研發的環境,讓長者可參與產品測試,並透過活動激發自我照顧與技術創新的熱忱。例如,長者可藉由動手製作料理、揉麵包或參與數學活動,促進身心健康與認知能力,同時也讓科技創新扎根於社區生活中。
智慧照顧,科技助力長者自主與生活品質
身障中心的日照服務系統引進了智慧化管理,透過導入電子化工作流程與長者個人化管理資訊,提升照顧效率。系統例如利用智慧卡的「微笑打卡」,增進員工與長者的情感連結。而且,長者的每日活動排程與家屬聯繫皆透過雲端管理,讓長者和家屬都能即時掌握長照進展。此外,結合夢幣激勵機制,長者透過日常活動賺取夢幣,再用於參與多樣化的休閒娛樂,兼顧健康與心靈層面的需求。
長者自我照顧的鼓勵策略
中心以減法照顧理念,強調長者能自理就自己來,鼓勵長者自主決定每日要做的事情。透過環境佈置,例如大型儲物櫃與步行扶手,創造促進自主運動的空間。照服員的工作,不再是單純協助,而是守護與陪伴,讓長者在自我決策中獲得尊重與成就感。這種方式不僅打造出一個自在的生活環境,也為長照體系帶來新思維,即以支持長者自主為核心的照護策略。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長照的未來不僅是提供必要的照顧,更是創造一個共同成長、彼此尊重的社會氛圍,或許這才是解決長照刻板印象的關鍵,也讓每個長者都能帶著尊嚴享受晚年。如此創新的空間設計與管理理念,期待能成為國內外長照服務的新典範。
(專欄作者:長照與社會包容觀察者,持續關注長照創新與社區融合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