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痠痛伴隨「3症狀」當心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警訊

2025-07-1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身體痠痛伴隨「3症狀」當心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警訊

身體持續出現痠痛,不一定是筋骨或肌肉的問題。醫療專家提醒,若伴隨動作遲緩、肌力下降以及關節僵硬等症狀,則可能是罹患了巴金森氏症。發現相關症狀者應該儘快就醫,進行專業神經科的診斷與治療。

理解巴金森氏症的臨床徵兆與診斷誤區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由腦部神經細胞退化引起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身體的運動協調與控制。不要忽視身體的早期異常,特別是在沒有明顯顫抖的情況下,也可能已經是潛伏的病徵。此外,臨床研究指出,有約3成的患者會將早期的身體痠痛與普通的肩膀痠痛或肌肉不適混淆,延誤正確診斷與及早治療的時機。

注意身體的三大重要警訊

專家指出,除了常見的肌肉震顫,身體僵硬和動作遲緩也是重要徵兆。根據臨床案例,像是肩膀疼痛或活動力減退,可能會被誤診為五十肩,卻未料是提前的疾病徵兆。若出現下列狀況,建議立即尋求神經科醫師的專業檢查:

  • 肌肉痠痛伴隨動作變慢:肌力不足,反應遲鈍,活動困難。
  • 肌肉僵硬或關節運動困難:臉部表情呆滯、寫字愈寫愈小、行走步伐緩慢不協調。
  • 其他身體變化:握東西不穩、身體反應遲緩,以及面部表情呆滯等。

早期認識與預防:不只是高齡者的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巴金森氏症並非專屬於年長者的疾病。研究數據顯示,約有10%到15%的患者是在40歲以下確診的早發性病例。對年輕人而言,這個疾病可能帶來更大的心理困擾,中壯年的患者還處於事業與家庭的關鍵階段。早期診斷得宜,可以藉由多方面的治療與生活調整來延緩疾病惡化。

多元治療方式協助控制病情

目前醫界已經開發出多種巴金森氏症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調節、規律性的運動及心情調適。透過藥物控制多巴胺分泌不足,結合運動與心理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研究指出,早期積極治療甚至能緩解伴隨的憂鬱情緒,幫助患者維持較為正常的日常活動。

運動與生活習慣對預防的重要性

除了醫療介入,生活中也可進行一些預防措施,如保持規律運動、避免長期久坐,打太極拳或瑜伽等柔和運動已被證實有助於改善身體的機能狀態。美國一項研究曾指出,打太極拳能減緩動作速度,提高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心情調適:建立積極的心態

面對早期診斷的衝擊,積極的心態與良好的社會支持也至關重要。除了藥物與運動,適當的心理疏導與親友陪伴能幫助病患重新建立自信,延緩疾病進展。早發性巴金森氏症患者若能及早介入,病情控制與日常生活仍有明顯改善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