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近期在卸妝膏與國內護唇油檢出禁用染料蘇丹紅,引發供應鏈追查與下架通報。本文整理事件脈絡、檢驗結果、潛在健康風險與消費者可採取的預防措施,提供資訊型解讀與就醫提醒。
事件概況
本次檢出事件起於食藥署針對網路通路與市售化妝品抽檢,發現中國製卸妝膏檢出蘇丹紅4號(檢出量1.3 ppm),同時本土品牌護唇油亦由業者主動通報疑似含有相同禁用色素。主管機關已要求產品下架並展開原料來源追查。
檢驗結果與來源追查
食藥署追查顯示,涉案原料由國際供應鏈流入國內。報告指出,進口原料某些批號檢出蘇丹紅4號含量為高濃度(原報告數值例如1,177 ppm、1,151 ppm、1,486 ppm),而部分國內產品批號檢出量亦高於一般化粧品應有標準(例:48 ppm、50 ppm、54 ppm)。主管機關已封存相關原料並要求下游業者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清查回報。
供應鏈管理的系統性風險
事件顯示供應鏈多層外包與跨國原料流通,讓工業用染料可能在未被察覺下混入化妝品原料。主管機關表示將移送司法單位偵辦,並強化抽驗與業者自主管理的要求,以防止問題原料再次流入市場。
健康風險與專家說明
專科醫師指出,蘇丹紅為工業用脂溶性色素,不應出現在食品或化妝品中。短期接觸可能引起局部過敏反應或接觸性皮膚炎;若用於唇部產品,會增加誤食暴露的可能性。長期或高劑量暴露則有累積性風險,且其代謝產物在動物研究中顯示具有致癌性,故各國對此類物質採取限制或禁用。
消費者可以採取的行動
- 停止使用疑似受污染或被通報下架的產品,保存購買憑證以利後續退換。
- 選購時優先選擇標示完整、合法登錄的商品,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未標示成分的產品。
- 如使用後出現嘴唇或皮膚紅腫、搔癢等不適,應儘速諮詢皮膚科醫師,並向主管機關報告不良反應。
監管與產業面的後續重點
此案突顯原料端管理與第三方檢測的重要性。監管機構可能強化進口原料抽驗頻率、要求業者提高供應鏈透明度與自主管理措施,業者則需檢討採購審查流程與檢驗管控,以降低類似事件發生的風險。
面對可能含有工業染料的護唇產品,消費者與業界均應提高警覺。政府、廠商與消費者三方的協同管理,是防堵問題原料流入市面的關鍵。若有健康疑慮,建議依照醫療專業建議處理,並留意主管機關後續公告。
重點回顧
當前檢驗發現化妝品含禁用蘇丹紅,揭示供應鏈驗證不足與衛生監管挑戰,消費者應停止使用疑義產品並就醫通報。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