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與感冒的症狀差異:有效辨識11大感染徵兆與潛伏期解析

2025-07-1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新冠肺炎與感冒的症狀差異:有效辨識11大感染徵兆與潛伏期解析

新冠肺炎的常見症狀與辨識要點

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流行,隨著病毒變種的頻繁出現,感染症狀也呈多樣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公布的資料,感染新冠肺炎的主要徵象包括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全身疲憊及肌肉痠痛等。值得注意的是,嗅覺與味覺喪失也逐漸成為新冠病毒的典型特徵,尤其是在輕症病例中更為顯著。這些多變的症狀使得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透過單一徵象判斷是否感染病毒,因此了解完整的症狀分類尤為重要。

新冠肺炎的11大徵兆詳解

  1. 發燒或寒戰
  2. 持續咳嗽
  3.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4. 全身疲憊與身體虛弱
  5. 頭痛
  6. 嗅覺或味覺喪失
  7. 喉嚨痛
  8. 流鼻涕與鼻塞
  9. 噁心、嘔吐
  10. 腹瀉與腹痛
  11. 肌肉酸痛

醫界專家指出,雖然發燒是最常見的初期徵兆,但仍有不少患者僅呈現嗅味覺異常或輕微頭痛等非典型症狀。隨著病毒變異,症狀的呈現也變得更加多元,甚至有無症狀的感染者仍然具有傳染力,這使得疫情控制面臨更大挑戰。

肌膚出現蕁麻疹是新冠症狀之一

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表明,皮膚症狀亦為新冠表徵之一。約有20%的確診病例中包含蕁麻疹、水痘樣皮疹或凍瘡等皮膚變化,這些皮膚異常通常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且多在年輕人群中較為常見。若出現不尋常的皮膚反應,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測與診斷,以避免症狀惡化或誤診。

重症病例的典型特徵與高風險族群

雖然大多數感染者會呈現輕微或無症狀,但具有慢性疾病患者必須嚴格留意,特別是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在感染一週後容易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的訊號,一旦發生惡化,可能引發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失敗,危及生命。早期警覺與適時醫療介入,有助降低重症率與死亡風險。

潛伏期與傳染期的最可靠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新冠病毒的潛伏期約在1到14天之間,平均約5至6天。在此期間,多數患者在出現明顯症狀前兩天已具有傳染力,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染與近距離接觸,腸道傳播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這些數據強調持續做好防疫措施的重要性,並說明感染可能在無症狀階段就具高度傳染性。

新冠肺炎與感冒、流感症狀的區別

新冠肺炎、流感與普通感冒症狀差異比較
症狀 新冠肺炎 流感 普通感冒
發燒 常見(可能持續數天) 常見(快速高燒) 多無或輕微
咳嗽 常見(乾咳或伴痰) 常見(劇烈) 常見
呼吸困難 可能出現 重症較常見 少見
嗅味覺喪失 常見 較少 幾乎不見
頭痛 常見 常見 常見
全身倦怠 常見 常見 少見
流鼻涕/鼻塞 常見 常見 常見
嘔吐/腹瀉 較少 較常見 少見

醫學專家指出,盡管症狀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嗅味覺喪失較新冠明顯,且呼吸困難在新冠中較為常見。而流感則具有更快速高熱的特徵,感冒則多表現為輕微或無發燒的鼻塞與喉嚨痛。除了表面徵象外,期間長短、病程嚴重性與併發症也牽動臨床診斷的重要指標。

深知這些差異,有助於民眾自主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病毒篩檢,並及早就醫確診,避免病情惡化。同時,適當的疫苗接種與防疫措施,亦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