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肆虐,各國加快疫苗接種進度,各大廠牌疫苗的差異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深入介紹包括AZ、莫德納、輝瑞、高端、聯亞與嬌生在內的六款新冠疫苗,詳細解析其副作用、保護效果和施打種類,幫助你在疫苗接種決策中掌握最新資訊。
各主要新冠疫苗的採購與使用情況
我國目前著重採購六種主要疫苗,包括莫德納、牛津AZ、高端疫苗、輝瑞、聯亞與國產疫苗。這些疫苗依其研發技術、儲存條件與臨床效果的不同,為人民提供了多樣的選擇方案。下一段將逐一介紹這些疫苗的詳細資訊及其最新的施打進度。
AZ疫苗:副作用與免疫保護能力
AZ疫苗是由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合作研發的非病毒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目前已獲得多個國家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盟的緊急使用許可。疫苗須接種兩劑,間隔時間建議為八週以上。其儲存條件較為便利,存放溫度要求為2到8°C。根據研究,AZ疫苗的有效保護力約為70%,雖然數據低於輝瑞(95%)與莫德納(94.5%)疫苗,但其臨床結果因不同地區與疫情的差異而有所差異。值得注意的是,AZ疫苗的嚴重副作用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中15.2例,少數會出現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症狀可能包括呼吸困難、胸痛甚至血栓形成,嚴重者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肌損傷。接種後較常見的輕微副作用則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頭痛、疲憊及肌肉酸痛等。年齡較長的接種者較少出現副作用,且多數副作用為暫時性,經過數天多會自行緩解。
莫德納疫苗:效果與副作用解讀
由美國莫德納公司研發的mRNA疫苗,具有高度的免疫保護效果,其數據顯示保護力約為94%。疫苗的存放需要-20°C的低溫條件,但在2至8°C的冷藏情況下限期約為30天。施打流程為兩劑,間隔28天,能有效誘發免疫反應並生成抗體。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頭痛、肌肉或關節酸痛、疲乏感和發燒,目前未出現血栓案例,安全性在多數研究中獲得肯定。雖然副作用略高於AZ疫苗,但整體副作用較輕,且大多在幾天內自行緩解。
國產疫苗:高端與聯亞的性能與評估
高端與聯亞病毒疫苗皆屬於重組蛋白疫苗,採用基因重組技術製作病毒的刺突蛋白,以刺激免疫反應。兩者的存放條件均為常溫2到8°C,臨床試驗目前尚在尾聲階段,預計在2023年6月至7月前後取得緊急使用授權。由於數據仍在整理中,保護力尚未確定,但專家預期預期效能可能與國內外其他疫苗相近,不少醫療專家持樂觀態度看待其將來的效用與安全性。
輝瑞疫苗:高效保護與副作用風險
輝瑞公司與德國合作推出的mRNA疫苗,保護率約達95%。儲存時需要-60至-80°C的極低溫,若在常溫冷藏下可保存約一個月。該疫苗同樣需接種兩劑,劑間間隔約為28天。副作用方面,常見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和肌肉或關節酸痛。一些嚴重反應如過敏,發生概率約為每百萬18.8例,雖然較少見,但仍應在醫療指導下接種。其高效的免疫保護能力被科學界普遍認可,適合追求最大保護率的群體接種。
嬌生疫苗:一劑接種的便捷選擇與其風險
嬌生的病毒載體疫苗只需接種一次,敏感度與副作用較為溫和,適合需要快速接種或不願多次施打疫苗者。其存放條件為常溫2到8°C,保護力約為66.3%。但需警惕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血栓和血液凝結障礙等嚴重副作用,約為每百萬接種者中的少數例子。其他常見副作用則大致與其他疫苗一致,例如注射部位疼痛和輕微發燒等。嬌生疫苗因其單劑設計,對於快速達到免疫效果的需求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疫苗接種安全指南與常見問題
目前,不同疫苗的副作用經科學研究證實多為暫時性,並且大多在數天內自然消退。建議依照醫療專業建議選擇適合的疫苗,同時在接種前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避免過敏反應等不良事件。值得留意的是,不同年齡層的免疫反應與副作用有所差異,年長者副作用較少,但免疫反應亦可能較弱。此外,疫苗的混打策略逐漸普及,部分研究顯示混打在效能與安全性上具有一定的潛力,仍需依專業醫療意見為準。
疫苗是控制疫情的關鍵措施,正確選擇與施打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維護個人與公共健康。在疫情持續演變的當下,掌握最新的疫苗資料與專業建議,尤為重要,也讓民眾能更放心地面對疫苗施打的挑戰與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