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整理失智症常見的認知與行為改變,並說明中醫以辨證思路提供的藥物、茶飲、針灸與耳穴等照護選擇,說明臨床考量與就醫提醒,供讀者理解不同照護面向的取捨與限制。
失智症的核心表徵與病程觀察
國際失智症相關報告指出,失智症並非單純的正常老化,而是一組影響記憶與認知功能的臨床現象。常見表現包括短期記憶退化、語言與命名困難、判斷力與抽象思考下降、時間空間定向能力受損,以及情緒或行為的改變如妄想或幻覺。
失智症可由不同病因造成,常見分類包括阿茲海默型、血管性失智、帕金森氏症相關失智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病程可緩慢或加速進展,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與家庭照顧負荷都有顯著影響。
AD-8 自我篩檢與常見警訊
短時觀察不易區分正常記憶衰退與病理性變化,AD-8 類的自我篩檢工具列出常見變化供家屬或照顧者參考。若出現數項與過去不同的能力下降,建議安排進一步神經心理評估或醫療諮詢以釐清原因。
- 記憶能力持續退化,尤其短期記憶的改變
- 反覆詢問同一問題或重複講述同一事件
- 忘記與他人約定或無法回想時間日期
- 說錯日期或對自己的年齡感到混淆
- 判斷力下降,遇到投資或詐騙風險的判斷力減弱
- 處理金錢或計算能力出現錯誤
- 原本的興趣或活動意願下降
- 日常小型器具使用能力下降,例如遙控或手機操作
中醫的觀點與辨證方向
中醫文獻並無以現代診斷分類命名的「失智症」,但會以癡呆、健忘等症狀群來討論。傳統理論常以腎精與腦髓的關係來解釋認知退化,並從氣血、心脾、痰濁、瘀阻等不同證型進行辨證施治。
在臨床規劃上,中醫治療多以改善症狀、穩定情緒與維持功能為目標,依病程分為早期以維持認知與自理為主、中期以緩和情緒與精神症狀為主、晚期以減少併發症與照護問題為主。任何治療或照護建議都應由專業中醫師與患者家屬討論並配合西醫評估。
中醫四大照護方式與臨床注意事項
中藥方劑
臨床上會依照辨證選用複方藥物,例如有時使用以改善認知或情緒的方劑,或用以維持日常生活能力的組方。使用中藥時需注意藥物劑量、可能的副作用及與現有西藥的交互作用,並由合格醫師評估適應性。
草本茶飲與水藥
部分草本茶飲在臨床上被用作輔助穩定情緒或改善睡眠與食慾等症狀,例如常見的寧心安神類或化痰開竅類配方。茶飲的使用應注意成分來源與個人過敏或慢性病史,避免自行長期調配替代醫療評估。
針灸治療
針灸在某些臨床場域被採用以協助調控情緒或支持認知功能的照護,頭皮針位是常見的一種方法。治療過程可能出現針感或不適,且需多次施治維持效果,建議與負責醫療團隊討論頻率與預期效益。
耳穴敷貼與自我照護支援
耳穴敷貼作為家庭照護的輔助方式,透過特定耳穴刺激來協助情緒與自我管理。此類介入應在專業指導下執行,並作為整體照護計畫的一部份,而非單一替代方案。
在考慮任何中醫或其他替代照護時,建議與神經科或老年醫學等相關專科協調,綜合評估病因、病程與既有治療,以避免延誤可能的醫療處置或導致不必要的藥物相互作用。
若家中長者出現顯著記憶力下降、行為改變或生活功能受損,及早記錄變化並向專業醫療人員詢問,能協助釐清病因並擬定更適切的照護策略。
專欄觀察結語:本報導旨在提供疾病識別與照護面向的整體概覽,提醒讀者在採用中醫照護時兼顧安全與多科協調。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失智症的認知與行為改變,並整理中醫以辨證採用的藥物、茶飲、針灸與耳穴等照護選項,強調需由專業評估並留意個別反應與證據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