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顱顏重建結合電腦輔助設計、導航系統與3D列印等數位工具,能在術前規劃與術中執行上提高精準度,協助頭頸腫瘤與顏面外傷患者在外觀與功能重建上取得更完整的評估與整合性規劃。
隨著影像與製造技術進步,臨床上常將電腦輔助設計(CAD)、虛擬手術規劃、導航系統與客製化植入物一併運用於口腔顱顏重建。這類數位輔助方式主要用於術前模擬、術中定位與製作符合個人體態的手術導板或植入結構,目標是協助外科團隊在重建過程中兼顧解剖重建與功能恢復。
常見的口腔顎面重建手術
臨床重建情境多樣,下列三類為常見應用場景,說明其技術要點與重建重點。
顳顎關節重建
當腫瘤或病灶牽涉到顳顎關節與鄰近下顎骨時,傳統切除後常難以同時恢復咬合與外型。透過模組化人工顳顎關節配合電腦設計與顯微游離皮瓣重建,團隊可在術前以虛擬模擬確立切除範圍與重建策略,術中依導板與導航系統提高準確度,目標是改善咀嚼功能與面部對稱性。
下顎骨重塑
遇到下顎廣泛切除的情形,如骨腫瘤或侵襲性病變,個別化植入物與游離骨瓣常被併用。電腦輔助設計可協助製作貼合的植入體或切割導板,並與腓骨或其他供骨移植整合,後續在適當時機進行人工植牙以恢復咀嚼與發音功能。
顏面外傷重建
複雜外傷可能造成上顎或顴骨結構缺損,影響外觀與口腔功能。數位規劃能在術前評估缺損範圍並模擬重建結果,顴骨植體或客製化骨板等技術可避免過度重建程序,協力改善外觀協調與口腔功能。
數位工具在重建中的角色
數位技術通常分為術前、術中與術後三個環節使用。術前以影像重建與虛擬手術規劃建立切除與重建藍圖;術中結合導航系統與導板精準執行既定步驟;術後則透過義齒或人工植牙等修復措施整合功能與美觀。這些工具有助於跨專科團隊協調,但仍需依個別病情與風險討論適合的策略。
何時應尋求專業評估
若有顏面結構變形、長期咀嚼或吞嚥功能受限、明顯咬合改變或手術後的持續功能困擾,建議尋求具口腔顎面或頭頸重建經驗的醫療團隊評估。重建決策通常需整合外科、重建、顎面義齒與復健等專業,以衡量可行方案與潛在風險。
技術的進步擴大了可行的重建選項,但每位患者的解剖條件與治療目標不同,適合的治療仍需個別評估與多專業討論。臨床上應以患者功能與生活品質為導向,慎重規劃術前準備與術後復健,才能在重建過程中取得更全面的照護成效。
重點回顧
口腔顱顏重建結合虛擬規劃、導航與3D列印等數位技術,可在術前模擬與術中精準執行,協助改善外觀與功能;仍需多專科整合與個別化評估以掌握風險與復健需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