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自我照顧要點與熱傷害預防

2025-10-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救災自我照顧要點與熱傷害預防

面對花蓮救災現場,參與清理與協助的志工應掌握個人防護、飲食與消毒要領,並重視高溫下的熱傷害預防與心理支持,保護自己才能持續安全救援。

現場個人防護與裝備選擇

前往災區協助清理時應以自我保護為首要考量。避免赤手赤腳或穿拖鞋進入受汙染區域,切勿直接接觸污水、泥污或災害廢棄物,以降低割傷或感染風險。

  • 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選用能遮護小腿的款式。
  • 配戴防水手套與口罩,必要時加強手部與呼吸防護。
  • 留意現場可能有生鏽的金屬片或釘子,避免被刺傷或割傷。

飲食與水源安全

飲食與飲水的安全關係到返家後的健康。受汙染或曾被淹沒的蓄水設備應先清洗消毒後再使用;食物與飲用水應以煮熟或煮沸為原則。

已經泡水、解凍過久或保存時間過長且可能變質的食物不宜再食用,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清潔與消毒要點

對於被汙染的居家或戶外環境,可依管道推薦的稀釋比例進行漂白水消毒,以降低病原風險。廚具餐具如無法以高溫烹煮,應使用稀釋漂白水浸泡並以清水徹底沖洗。

  • 戶外區域可使用含氯漂白水稀釋50倍清消(原物料200毫升兌10公升水的類比說明)。
  • 居家環境可使用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進行清消(原物料100毫升兌10公升水的類比說明)。
  • 廚具餐具最好以煮沸消毒;若以漂白水處理,可於稀釋溶液中浸泡規定時間後再以清水沖洗。

手部清潔是基本防護。正確洗手是首選;若暫時無法取得清水且手部無明顯髒污,可使用酒精含量約75%的乾洗手液。

熱傷害預防與身心照護

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熱相關風險,建議依照「涼、補、心」原則調整行動。維持涼爽的環境、定時補充水分並關注自身與同伴的精神與身體警訊,若出現嚴重不適應儘速就醫。

  • 涼:穿著淺色透氣衣物,利用遮蔭或風扇降低體表熱負荷。
  • 補:常規補水且可考慮含電解質的補給,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 心:留意疲勞、頭暈、噁心等可能的熱傷害徵兆,互相關照。

同時要重視心理照護與社會支持。認識壓力反應、適時表達情緒並界定可承擔的任務,有助於維持長期投入的身心耐力。與其他志工互相聯繫、分享經驗與鼓勵,有利於減少過度負荷與救世主心態。

在救災過程中,保障自身安全與健康是持續提供協助的基礎。遵守個人防護、飲食水源安全、正確消毒方法及熱傷害預防原則,並重視心理支持,能降低風險並維持救援能量。

重點回顧

參與救災應以個人防護為優先,確保適當裝備與手部衛生,遵循消毒與飲食安全指引,並透過涼補心三原則預防高溫影響,同時注重心理支持與同儕互助。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