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志工保險與災區感染風險的關鍵考量

2025-10-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救災志工保險與災區感染風險的關鍵考量

近日花蓮救災行動出現志工受傷後感染並進展為敗血症的個案,衛福部與賑災基金會討論救災志工保險方案。本文說明保險範圍與受惠對象,並整理災區感染的識別要點與就醫時機,提供參與或組織救援時的風險意識與實務考量。

事件概述

近期花蓮馬太鞍溪溢流水災救援期間,傳出一名自發前往協助的民眾在救援後遭刺傷,引發感染並進展為敗血症而不幸過世。該事件促使相關單位檢視救災志工的保險與安全保障機制。

衛生主管機關與賑災基金會已討論為政府部門募集或動用的專業志工設立救災志工保險方案,據內部規劃保額為新台幣一百萬元,由衛福部擔任要保人,保費來源由基金會自有資金支應,並不動用專案募款。保險以組織性、受管制的專業志工作為對象,自發性前往的個人則不在保障範圍內。

敗血症與災區感染的基本認識

在災區環境中,傷口暴露、泥土或污水接觸、衛生條件受限等情形,皆可能增加感染風險。感染若未得到及時評估與處置,部分情況可能進展為全身性炎症反應或敗血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常見需注意的感染徵兆包括傷口紅腫或滲出、持續發燒、傷口周圍疼痛加劇等。
  • 出現精神狀態改變、呼吸或循環異常等全身性症狀時,應視為可能的嚴重感染徵兆,需由專業醫療人員評估。

救災志工保險範圍與受惠對象

依討論內容,該救災志工保險以政府部門募集或動用的專業志工為保障對象,範圍包含在組織化派遣期間的相關風險。保險以三天為基準,視需求可延長,保費由基金會自有資金先行支應,日後由衛福部向基金會申請相關經費。

此安排強調對於有組織、可事先掌握支援時間與服務範圍的志工提供保障,例如重型機械操作人員或具醫療背景的支援團隊;自行前往的個人因難以事先管理與造冊,通常不包含在保險對象中。

現場安全與就醫時機

參與救援或現場協助時,應提高對傷口與感染風險的警覺。遇有皮膚破損或刺傷時,若出現下列情形,建議儘速尋求專業醫療評估:

  • 傷口持續紅、腫、熱、痛或有異常分泌物
  • 發燒或反覆發燒,或出現全身不適、嗜睡或意識改變
  • 受傷後數日狀況惡化或無改善

任何可能的嚴重感染或敗血症徵象,都應由合格醫療專業人員快速評估,避免延誤診療時機。

對志工與主辦單位的實務建議

對於志願參與或組織救援行動的人員,建議在出發前與主辦單位確認役前登記、任務分工、健康篩檢與現場醫療支援安排。主辦單位則需明確規劃志工管理機制,包括訓練、風險評估與應變流程,以降低現場意外與感染的機會,並考慮如何提供必要的保險與醫療協助。

對於一般民眾,若考慮以志願方式協助災區工作,了解是否屬於政府或主辦單位正式召募的專業志工、是否會被納入保險及支援體系,皆為決定是否出發的重要資訊。遇有健康異常應優先求醫,而非延遲處理。

作為專欄觀察者,面對災害環境中的健康風險,除了制度面保障的強化,也需提高個人與組織的風險意識與準備,才能在協助他人的同時保障自身安全。

重點回顧

花蓮救援事件帶出救災志工保險與災區感染風險的雙重議題;專業志工可納入保險保障,重要的是及早識別感染徵兆並由醫療專業評估,組織與個人均應強化登記與風險管理以降低健康損害。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