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視力驟降個案提醒濕性黃斑部病變需及早篩檢

2025-10-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單眼視力驟降個案提醒濕性黃斑部病變需及早篩檢

近50歲患者因單眼視力驟降才發現罹患濕性黃斑部病變,提醒中老年人注意早期篩檢與自我檢查。本文說明常見症狀、檢查方式、治療選項與就醫時機,協助民眾掌握視力保健要點。

個案啟示與疾病特徵

一名近50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未覺異狀,直到無意中遮住一眼才發現雙眼視野差異,檢查後發現黃斑部病變已持續超過半年。濕性黃斑部病變是由眼底新生血管滲漏導致黃斑部出血和水腫,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視力明顯惡化。

雖然濕性類型在整體病例中比例較小,但因其進展速度快且常造成視力不可逆的損害,對生活品質影響大,特別在中老年族群要提高警覺。

常見症狀與風險族群

初期症狀可能只在單眼出現,常見表現包括中央視力模糊、直線變形或視野中心出現暗影。由於大腦會整合雙眼影像,病變初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覺,直到差異擴大才會被注意到。

年齡是主要風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65歲以上族群的盛行率明顯提高。其他可能的相關因子包括慢性眼病或全身性血管問題,但個別風險需由醫師評估。

檢查方式與早期偵測

醫師診斷通常以詳細的眼科檢查為主,包括視力測試、眼底檢查與影像檢查等。日常可自我檢查以助早期發現,例如使用阿姆斯勒方格或觀察磁磚線條是否出現扭曲與變形。

  • 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眼底篩檢,特別是年齡在65歲以上或有視力變化者。
  • 若發現視力忽然下降或視野出現變形、黑影,應儘速安排眼科評估,避免延誤診治。

目前治療方向與就醫重點

治療上常見的方式包括抑制新生血管活性的藥物注射等,以控制滲漏與水腫,減緩視力惡化。該類眼內注射藥物(Anti-VEGF)為常用選項,符合健保審查標準的患者可申請一定劑數給付,以降低治療負擔。

由於黃斑部受損往往具有不可逆性,臨床上強調及早發現並持續接受治療,以維持剩餘視力並減少惡化風險。選擇治療方案應與專業眼科醫師充分討論,評估個人風險與療效預期。

居家自我檢查與生活型態建議

民眾每天花10秒進行單眼遮蓋檢查,或利用家中平直線條觀察是否有扭曲,可幫助早期察覺視覺變化。維持定期眼科追蹤、控制心血管風險因子和避免菸害,都是輔助保健的重要措施。

此類單眼發病但不易察覺的個案提醒,面對濕性黃斑部病變應以早期篩檢與跟進治療為優先考量,並在發現視力異常時尋求眼科專業醫療評估,以降低不可逆視力損失的風險。

重點回顧

單眼視力驟降個案突顯濕性黃斑部病變早期常不明顯,透過自我檢查與定期眼底篩檢可早期發現;治療需持續追蹤,效果受限於病變已造成的不可逆損害。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