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吞嚥障礙警訊與居家照護要點

2025-10-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老年吞嚥障礙警訊與居家照護要點

老年吞嚥障礙是隨年齡改變的吞嚥功能退化,本文說明常見警訊、日常照護重點與何時尋求專業評估,協助家屬辨識風險並維持進食安全。

一位72歲男性個案原本高血壓控制穩定,近期用餐時常感到食物卡在喉嚨,尤其乾硬或易碎的食物更難吞嚥,進食時間顯著延長並伴隨焦慮。經臨床評估發現其舌頭與喉部上提力量不足,吞嚥協調與效率降低,經吞嚥復健與輔助治療後,進食能力與舒適度逐步改善,食慾回升。

老年吞嚥障礙的生理變化

老年吞嚥障礙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年齡相關的生理變化集合。常見改變包括吞嚥反射反應變慢、舌頭與喉部上提幅度下降、咽腔容積增加,這些現象會使食物停留於口腔或咽部,需要多次吞嚥才能清除。

當個人原本的「吞嚥安全邊際」變窄,加上感染、藥物副作用、牙口狀況不佳或營養不良等壓力,便容易出現嗆咳或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上升。

常見警訊有哪些

若家中長者出現下列情況,建議注意並尋求專業評估:

  • 進食後說話聲音變得低沈或有濡濕感
  • 每餐用餐時間顯著延長或需頻繁飲水才吞得下
  • 體重無法解釋地下降或出現營養與脫水跡象
  • 反覆出現咳嗽或胸部感染
  • 吞服藥錠困難,需要磨碎或改變劑型才能吞服
  • 迴避乾硬或顆粒狀食物,只能吃極軟或流質食物
  • 吞嚥時需多次用力、出現停頓或面部明顯用力表情

日常照護與飲食建議

居家照護可從三個方向著手,以降低進食風險並維持營養:

  • 口腔衛生:每天清潔牙齒、舌苔與假牙,夜間視情況暫不配戴全口假牙,有助減少吸入性肺炎風險。
  • 飲食與姿勢:在專業建議下調整食物軟硬度與液體濃稠度;用餐時保持端坐、身體微前傾、採小口慢嚥,避免邊講話邊吃。
  • 用藥與營養管理:與醫師討論可能影響唾液分泌或警覺性的藥物,同時補足水分與蛋白質以避免惡性循環。

何時應尋求專業評估

如懷疑有吞嚥障礙,可先使用簡易評估工具(例如 EAT-10),若得分達到臨床提醒門檻,建議至復健科或相關門診進一步評估。臨床評估包括病史詢問、口腔與咽部期的功能檢查、進食時的聲音與嗆咳觀察。

必要時可安排動態攝影吞嚥檢查 VFSS,藉由即時影像分析各期吞嚥的協調與食物殘留情形,並在檢查中測試不同姿勢與食物質地,以找出安全且效率較佳的進食策略。

評估後,復健科與語言治療師會擬定個別化吞嚥訓練與代償技巧,並視需要串聯營養師、牙科等跨領域團隊,協助長者改善吞嚥功能並降低進食風險。

照護長者的吞嚥功能需要家屬觀察與醫療團隊合作,及早辨識警訊並適時介入,可讓進食更安全、也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重點回顧

老年吞嚥障礙為年齡相關的吞嚥功能退化,透過警訊識別、口腔衛生、飲食姿勢調整與專業復健,可降低嗆咳與吸入性肺炎風險,但仍需醫療評估確認治療方向。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