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現場急救挽回一命 護理團隊協同完成心導管急治

2025-10-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急性心肌梗塞現場急救挽回一命 護理團隊協同完成心導管急治

陪病者在病房突發胸悶與冒冷汗,護理師即時啟動急救流程並協助轉送急診完成心導管介入治療,使患者後續順利接續照護並出院。本文說明急性心肌梗塞的警訊、院內處置流程與照護要點,提供就醫時機的實務參考。

事件經過與關鍵作為

在新竹某醫療院區,一名陪病父親突現躁動不安、胸悶與盜汗等症狀。病房護理師在小夜班時段敏銳察覺異常,判斷可能為急性心肌梗塞並立即啟動院內急救流程。

護理團隊安排穩定生命徵象、呼叫急診支援,協助將患者送往急診室,並在同時安撫家屬情緒、維持病房日常照護,確保其他住院者服務不中斷。

護理團隊在急性心肌梗塞處置的角色

  • 早期偵測:注意患者或陪病者的突發胸悶、出汗、呼吸困難或意識變化
  • 快速通報:立即啟動院內代號或呼叫急救團隊,縮短到院前與到院內的時間
  • 照護銜接:協助轉送至急診、交接病情給急診與心血管團隊,同時安撫家屬並維持病房運作

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見症狀與就醫時機

常見提示包括胸悶或劇烈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噁心或頭暈等。症狀若為突發且嚴重,應立即就醫或啟動急救。若延誤治療,每小時死亡率會上升1%至2%,因此把握黃金時間對治療結果至關重要。

急診檢查與可能的介入處置

到達急診後,醫療團隊通常進行心電圖檢查、血液生化標記以及臨床評估,以確認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若診斷成立,常會安排心導管檢查並於需時施行血管再通治療(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以降低心肌進一步受損的風險。

照護延續與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突發心血管事件不僅影響患者身體,也牽動家庭功能與照護安排。本案中,及時急救不僅挽回生命,也幫助維持了原先的家庭支持結構。出院後的復健與門診追蹤、以及家人對復原過程的支持,都是後續照護的重要一環。

從臨床作為來看,提升病房人員對急性心肌梗塞警訊的辨識能力、加強跨科室協調以及落實快速轉診流程,皆有助於縮短治療延誤並改善病人轉歸。若遇到疑似心臟急症,建議盡速聯絡急救或前往急診評估,以利醫療團隊及早介入。

重點回顧

本案示範病房人員早期辨識與跨部門協作可加速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與心導管介入;讀者可獲得警訊識別與就醫時機的實務指引,但每位患者情況不同,仍需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規劃。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