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管署監測顯示第40週類流感門急診人次上升並進入流行期,本文整理近期檢驗型態、重症與死亡情形、防疫重點與疫苗接種時機,提供民眾判斷與就醫參考。
監測概況與主要病毒株
疾管署公布第40週(9月28日至10月4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5萬251人次,較前一週上升約13.5%,顯示近期呈上升趨勢並已進入流行期。實驗室監測結果指出,目前以流感病毒為主要社區流行的呼吸道病原體,A型H3N2為多見,其次為A型H1N1及B型。
重症與死亡個案觀察
上週新增流感重症57例、死亡16例。防疫醫師報告之個案中,曾出現年幼無既往病史且未接種疫苗者演變為重症的情形,臨床上有呼吸、意識或神經系統急性惡化的病例需要高度注意。
常見警示症狀與危險徵兆
類流感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全身倦怠等;若出現持續高燒、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胸痛、意識改變或抽搐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以利及時評估與處置。
疫苗接種與抗病毒藥物政策
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起分階段接種,第一階段優先對象包含長者、幼兒與具潛在疾病者,第二階段自11月1日擴大至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疾管署也在10月期間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使用條件,符合醫師判斷且符合標準者可在不做快篩下使用,以把握用藥時機。
接種時機與防護提醒
疫苗接種後約需兩週才能達到完整保護效果,建議儘早接種並搭配勤洗手、咳嗽禮節與生病在家等個人防護措施。慢性病患者與長者仍應特別留意,必要時向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獲得個人化建議。
其他呼吸道病毒與疫情動向
除了流感之外,國內仍同時監測新冠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流行型態可能同時存在。國內本週新冠門急診人次較前週略有下降,國際上各地疫情走勢不一,持續觀察病毒變異與流行趨勢有助調整防疫與醫療準備。
在面對流感流行期與多種呼吸道病毒共存的情況下,民眾可將疫苗接種、個人衛生習慣與及時就醫作為主要的預防與風險降低途徑;如有症狀或疑問,建議與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討論,避免延誤治療。
重點回顧
第40週類流感就診人次明顯上升並進入流行期,主要流行株以A型H3N2為主。接種流感疫苗與早期就醫可降低重症風險,但疫苗需兩週生效且仍有個別風險,應配合個人防護並諮詢醫師。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