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蘿蔓生菜爆發大腸桿菌疫情及預防食物中毒的關鍵措施

2025-07-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美國蘿蔓生菜爆發大腸桿菌疫情及預防食物中毒的關鍵措施

近期,美國發生多起蘿蔓生菜引發的大腸桿菌污染事件,導致多起食源性疾病與嚴重健康風險。專家提醒消費者在日常飲食中應特別注意蔬果的安全性,以防止食物中毒與腸胃感染。本文將詳述大腸桿菌污染的相關情況以及預防措施,幫助民眾有效降低健康風險。

美國蘿蔓生菜爆發大腸桿菌疫情影響範圍廣泛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的公告,全美多個州爆發蘿蔓生菜污染大腸桿菌的事件,涉及超過7萬5千磅的沙拉產品被召回。這次疫情被追溯到來自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及其他不明產地的蘿蔓生菜,提醒消費者應立即丟棄家中存放的相關蔬菜,避免消費者受到感染。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指出,這次疫情已造成全美19州出現確診病例,涉及67人,部分患者甚至出現溶血性尿毒症綜合症(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症狀包括腎衰竭,對高危族群如老人、幼兒及慢性病患者構成較大威脅。

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疾病威脅與嚴重後果

專家指出,雖然大腸桿菌通常存在於人與動物腸道,不易引起健康問題,但有些毒性較強的出血性大腸桿菌(如O157:H7型)會產生破壞性的毒素,導致嚴重腸胃炎甚至危及生命。感染者可能出現噁心、腹瀉、嘔吐、頭痛等急性症狀,嚴重病例甚至會引發血液溶血、血小板下降與腎衰竭,亟需及時就醫。

蔬菜汙染與飲食習慣的關聯

回顧過去數據,自2010年至2018年間,全美已有逾22起大腸桿菌集體中毒事件,許多都與生吃蔬菜,特別是生菜有關。2019年,更有210人因食用蘿蔓生菜感染大腸桿菌,其中甚至釀成5人死亡,彰顯食材安全的重要性。由於歐美國家普遍喜愛生食蔬菜,食品安全法律也要求相關產業建立嚴格的預防控制措施,包括製作食品安全計劃書及取得預防性控制人員資格證。

預防蔬菜傳染病的五個實用措施

蔬菜由於生長在土壤中,本身便可能帶有各種微生物,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專家建議民眾在日常飲食中採取以下五項預防措施,有效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1. 避免生食蔬菜,應將蔬菜充分加熱烹煮,以殺死潛在的細菌毒素。
  2. 在廚房中,生熟食物應該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防止交叉污染。
  3. 每次進食前應徹底洗手,保持手部清潔。
  4. 選擇衛生良好的餐廳用餐,注意用餐環境的衛生狀況。
  5. 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時,應立刻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充分清洗蔬菜是預防重點

專家提醒,蔬菜在種植和運輸過程中,易受到土壤或水源中的細菌污染。建議購買後,務必用流水徹底沖洗,再搭配專用的蔬果清洗劑或漂白水稀釋液進行殺菌,若對營養有所疑慮,可將蔬菜汆燙,既可殺死細菌,又能保留部分營養素。此外,煮熟的蔬菜相較於生吃更為安全,是降低食物中毒風險的可靠方式。

警覺生菜與蔬果的微生物污染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過去十年間與生菜相關的大腸桿菌事件數量持續增加,顯示蔬菜的微生物汙染是不可忽視的食品安全議題。業者的嚴格監控與消費者的安全措施共同作用,才能保障公共健康。食安法規正逐步加強,強調蔬果的來源追蹤與管理,目的在於降低疫情擴散的可能性。

消費者在選購及食用蔬菜時,務必秉持謹慎態度,透過徹底清洗與適當烹調,來維護自身的飲食安全與健康。持續關注食品安全動向,是維護個人與家庭健康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