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東一處屠宰場駐廠業者被查涉嫌以工業用雙氧水清洗豬腸並流入市面,本文整理事件進展、可能的法令處置與消費者應注意的判斷與就醫時機。
事件經過
地方檢警獲報調查時,查扣疑似經過處理的大腸約三百多公斤,並指稱可能有超過兩噸產品已流入市場。檢方訊後依涉嫌違反食品安全相關規定及詐欺等罪嫌偵辦,衛生主管機關已要求涉案業者暫停作業並封存、下架回收相關產品。
指控內容與主管機關說法
檢調與衛生單位指出,查獲的案情涉及業者使用工業用雙氧水及酒精等非食品級物質清洗或漂白豬腸。食藥主管機關表示,若查證屬實,相關產品會依規定沒入銷毀,且可能觸及刑責與罰金等行政處分。
法令風險與後續處置
依照主管機關的說明,若業者使用非食品用途化學品處理食品,相關產品與作業會被列為違規並移送檢驗、沒入銷毀;檢方與衛生單位會依現行法規進行調查與司法程序,後續將視檢驗結果與鑑定報告決定行政與刑事責任。
消費者應注意什麼
- 如懷疑購買到疑似處理過的豬腸或相關內臟,應暫停食用並儘速查詢當地衛生機關公告或屠宰場回收資訊。
- 保存購買憑證與包裝、標示等證據,若已食用且出現不適,可向衛生單位通報或向賣方反映,以利追溯來源。
- 購買加工內臟時,選擇有良好標示與來源可追溯的產品,以及注意包裝與外觀異常如不自然漂白或異味。
何時應該就醫或通報
若食用後出現持續腹痛、嘔吐、發燒或嚴重腹瀉等症狀,建議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可能的食物暴露史,以利醫療評估。若懷疑食品安全事件,也可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或消費者保護單位通報,配合後續採樣與檢驗。
本案仍在偵辦與檢驗階段,對於是否構成食安違規或刑責,需等待檢方與衛生單位的鑑定與司法裁定。消費者在相關公告與檢驗結果出爐前,宜以慎重態度處理疑似風險食品,保存證據並配合主管機關調查。
重點回顧
事件指稱業者疑以工業用雙氧水處理豬腸,檢方已查扣並啟動下架回收。本文說明查緝進展、相關法令風險與消費者應注意的判斷與就醫時機,但仍以主管機關後續檢驗結果為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