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示手握力可反映肌少症與整體健康風險

2025-10-2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研究提示手握力可反映肌少症與整體健康風險

多項臨床與流行病學觀察指出,手握力常被用作肌力與身體功能的指標。本文說明握力測試的基本做法、可能反映的健康風險、簡單居家訓練與何時應尋求專業評估,提供實用的健康判讀方向。

手握力代表什麼

手握力是評估手部與前臂肌肉力量的簡便指標,研究與臨床觀察指出,它可能反映整體肌肉量、活動量及身體功能狀態。部分研究發現,握力較弱者在健康風險評估中與較差的預後、較高的慢性病負擔相關,但單一數值並不能取代完整的臨床評估。

如何自我檢測握力與肌肉量

簡易檢測可用一個握起來不會疼痛的物品盡力握住直到感到疲勞,研究提到以網球為例,持續用力握持約15到30秒可作為參考。臨床上常配合其他簡易功能測試,如三公尺計時起走,或以小腿圍判斷肌少症風險,男性小腿圍低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時需提高警覺。

握力測試的臨床意義

臨床醫師有時會以握手或握力表現作為初步觀察,若手部肌肉明顯萎縮或無法完整包覆對方手掌,則可能提示肌少或肌力下降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握力為提示工具,確診仍需進一步檢查與醫療評估。

握力與健康風險的可能關聯

握力偏弱的狀況,研究與臨床觀察將其與代謝功能異常、第二型糖尿病、骨質下降、營養不良、認知功能減退與情緒問題等狀態連結。握力也可能反映個體面對疾病的抵抗力與從慢性病恢復的能力,但這些關聯並非單向因果,需由完整評估來判斷。

如何在居家逐步訓練握力

握力訓練適用於多數年齡層,建議循序漸進、避免過度用力導致不適。可採用網球或握力球進行最大握壓並盡可能維持一段時間,或用手握罐頭做單手手腕屈舉,坐姿下將物品慢慢提起停留片刻再放下。規律練習與適當休息、逐步增加負荷是主要原則。

何時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若出現手部明顯無力、日常握持物品困難、或經簡易自測後懷疑肌少症,建議向復健科或相關科別尋求評估,以進行肌力、功能與營養等面向的完整檢查。本文內容僅作為知識參考,不能取代面對面醫療診斷與治療。

綜觀上述,手握力是一項便捷的初步指標,可協助了解肌力和身體功能的可能變化。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功能退化或查覺握力下降,及早透過專業評估與個別化建議,能更完整掌握健康風險與應對方向。

重點回顧

手握力可作為肌力與功能的簡易指標,協助識別可能的肌少或代謝風險;居家可用網球或日常物品逐步訓練,但判斷與處理仍需專業評估,因為單一測試有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