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規劃健康幣以提升癌症篩檢與健康促進參與度

2025-10-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政府規劃健康幣以提升癌症篩檢與健康促進參與度

衛福部規劃推出健康幣,透過回饋點數鼓勵疫苗接種與癌症篩檢,結合運動場域與藥局等民間資源,期望在明年第1季上路以提升篩檢率並強化預防保健參與。

為何推出健康幣

癌症仍為國人主要死因,及早篩檢與發現是降低死亡風險的重要措施。過去推動篩檢的努力在提升參與率上遇到瓶頸,衛福部指出需要新的誘因與跨部會合作,讓個人健康行為能獲得較即時的回饋,進一步帶動整體的預防保健參與。

健康幣的運作方式與回饋設計

政府規劃由國健署在未來數月內推出健康幣制度,民眾完成指定健康行為即可累積點數。範例包括疫苗接種與各類篩檢,部分自費檢查與醫療院所上傳後亦可計入。點數可在合作的運動場域、銀髮活動中心或連鎖藥局等處折抵消費。

回饋差異化與鼓勵較低參與項目

規劃中採差異化點數,例如近期疫苗接種每劑可獲得設定點數,某些執行率較低的篩檢項目則可能給予較高點數以提高誘因。相關制度仍在規劃與測試階段,實際細則與可兌換項目將由主管單位陸續公布。

可能影響的族群與篩檢項目

本方案旨在擴大一般民眾參與預防保健的意願,對於常見篩檢如乳房攝影與大腸癌篩檢等,或須鼓勵但參與度不足的族群,期望透過回饋機制提高檢查覆蓋率。仍應提醒有症狀或疑慮者應優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實務考量與風險提醒

推動此類激勵措施同時面臨數據隱私、資源分配與公平性等挑戰。例如如何確保醫療資料在上傳與計算點數時的安全,如何避免僅以回饋導向造成短期行為而非長期健康習慣,以及如何照顧較弱勢族群的可近性,都是政府與合作夥伴需審慎規劃的面向。

系統整合與參與建議

現行的健康存摺功能可能擴充為可儲存健康幣,並與運動業者或零售通路合作做為點數兌換的場域。政策推動階段可採小規模試辦來檢視實務問題,例如驗證上傳機制、確認兌換項目的健康價值,並評估誘因對實際篩檢率的影響。

整體而言,健康幣屬於以行為回饋促進公共衛生參與的新嘗試,若能兼顧安全、可及性與透明度,可能成為補強篩檢率與預防保健參與的一環;不過成效需待後續實施細節與評估資料來驗證。

重點回顧

健康幣透過回饋點數鼓勵疫苗與篩檢參與,結合運動與零售資源增加即時誘因,能提升預防保健動機但須注意資料安全、資源公平與長期效果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