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扶刀處理子宮肌瘤後成功懷孕個案報導

2025-10-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海扶刀處理子宮肌瘤後成功懷孕個案報導

本文報導一名三十多歲患者因子宮肌瘤及子宮腺肌症接受海扶刀消融後,肌瘤縮小並順利懷孕。文中說明常見症狀、影像與血液檢查、治療選項及適應症與評估重點,供有相關問題者作為初步資訊參考用。

個案概述

一位三十多歲女性長期有經痛與月經量增多,就醫後以陰道超音波及CA-125血液檢查進行評估,發現子宮肌瘤約6公分,並合併子宮腺肌症。為考量生育計畫,醫師採用海扶刀(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消融治療,術後報告肌瘤縮小至約3公分,患者隨後懷孕並產下一名女嬰。

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症有何不同

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症在臨床症狀上可能相似,但病理及影像表現不同。子宮肌瘤通常為局限性良性結節,常見症狀包括經血過多或局部壓迫感;子宮腺肌症則是子宮內膜組織侵入肌層,較常造成劇烈經痛及子宮整體腫大。

治療選項與海扶刀的角色

傳統治療肌瘤可能採取開刀切除或子宮鏡等侵入性方式;海扶刀以影像導引進行非切開性消融,意在破壞病灶組織以減少症狀並盡量保留子宮構造。對於有生育需求且條件合適的患者,這類非切開治療可作為可討論的選項,但並不保證適用或取代其他治療選擇。

評估與適應症考量

是否適合海扶刀需由醫師綜合影像、血液檢查及患者整體健康與生育計畫評估。若合併慢性內科疾病、其他婦科病變、曾接受腹部放射治療、肌瘤血流特別豐富,或處於妊娠與哺乳期等情況,均需更審慎評估治療風險與效益。

何時應儘速就醫

若出現突發大量出血或疼痛難以緩解,建議及早就醫評估。若有生育規劃且擔心子宮相關症狀,可向婦產科醫師討論必要的影像與血液檢查,以及不同治療方式的利弊與後續監測。

本文以病例與一般性醫療科普為主,內容旨在提供基本理解與就醫時的討論依據,不構成個別診斷或治療建議。如需進一步醫療處置,應諮詢合格醫療專業人員。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