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解封後如何做好快篩自我檢測與企業防疫策略

2025-07-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全民解封後如何做好快篩自我檢測與企業防疫策略

隨著台灣預計在6月14日逐步解封,企業復工以及民眾日常活動逐步恢復,快篩自我檢測已成為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掌握科學的快篩流程與自我保護策略,不僅能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也能提升社區整體的防疫效能。本篇將深入探討各國推行企業與個人快篩措施的現況、實施方法,以及專家對於自主快篩的意見和建議,協助讀者在疫情時代中建立正確的預防認知與操作流程。

國際經驗與全民快篩推行現況

歐美與亞洲多國將快篩成為常態化防疫措施

疫情期間,歐美國家如德國及英國積極推動全民快篩,認為定期篩檢是維持社會正常運作的重要策略。德國方面,學生須每日快篩並提供證明,並可獲得免費快篩包供家庭使用。而英國則推出快篩「送到家」服務,每週提供民眾兩份快篩試劑,並需在網路登記篩檢結果,確保個人與群體健康管理有序推展。此外,日本與韓國也已設置快篩包販賣機,用以便利民眾自主篩檢,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企業積極導入快篩以防控疫情傳播

多國已規定企業在回復正常營運前,須進行內部快篩,並建立完善的快篩計畫。像是台灣的晶圓大廠台積電與聯電,都表示自行快篩有助於提升企業的防疫能力。而歐洲一些國家則採行期限限制的登記制度,企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向政府申請快篩,才能提供員工在工作場所進行篩查,從源頭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自主快篩的適用性與實施建議

台灣目前尚缺乏全民自主快篩的正式規範

雖然國外長期推行自主快篩,台灣仍未正式開放民眾自行購買與使用快篩試劑。醫療專家指出,新冠病毒快篩屬於第三級醫療器材,涉及使用安全與誤判風險,因此銷售與使用都受到嚴格限制。專家建議,普通民眾若無症狀或特殊需求,並不建議自行在家進行快篩,以免誤判導致的公共衛生風險擴大。

企業與醫療專業人士合作提升快篩效率

專業醫材公司強調,若企業需要進行快篩,建議應由專業醫療人員協助規劃與操作,才可確保結果的準確性與安全性。例如,廠商提倡先將員工分組,進行重點篩查,避免全面篩檢造成醫療系統負擔過重。許多企業也在積極協調合法醫療渠道進行快篩,利用醫療院所或診所來確保操作者的專業性與試劑安全。

不同國家快篩實施的詳細作法

英國的快篩政策與操作流程

英國採用快篩包「送到家」制度,民眾每週可以申請兩份快篩試劑,並在居家篩檢後上網登記結果,以利疫情追蹤和管理。這一措施有效降低疫情傳播,同時因應不同的傳染風險層級,提供特定族群更便捷的篩檢途徑。

美國的居家快篩技術與應用案例

美國率先獲得衛福局批准居家用核酸快篩試劑「Lucira」,該產品像驗孕棒般大小,可在15至30分鐘內出結果,且具有較高的準確率。美國大型零售商如Costco和藥局也開始銷售核酸檢驗包,民眾能將樣本寄送並快速獲得檢測結果。這種新型的快篩技術為國內未來考量提供了重要參考。

自主快篩的限制與專家意見

專家不建議一般民眾自行操作快篩

台灣多位醫療專家認為,快篩雖然便利,但操作不當易產生偽陽性或偽陰性,可能反而誤導使用者。尤其是在沒有足夠訓練的情況下,自行操作難以確保結果的準確。專家建議,民眾應由專業醫療人員協助進行篩檢,或選擇於官方認證設點進行篩查,以保障結果信度與公共衛生。

安全使用與醫療廢棄物的妥善處理

如果民眾仍考慮自主快篩則必須特別注意:快篩後的試劑具有傳染風險,使用完畢的醫療廢棄物應按照相關安全規範妥善處理,避免二次傳染。學借國外經驗,正確的操作流程包含事前充足的訓練與廢棄物的安全處理措施,才能讓快篩成為有效的防疫輔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