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心臟協會2025年急救指引建議嬰兒 CPR 改為單手掌壓或雙拇指環抱胸廓,並修訂哽塞處理順序與女性使用 AED 的實務原則。本文以醫療記者角度整理核心變化、證據提示與對教學與臨床的影響,供醫護與一般民眾參考。
主要變化一概述
最新指引建議,傳統嬰兒 CPR 常見的「兩指按壓」不再是首選,改為推薦「單手掌壓法」或「雙拇指環抱胸廓法」。指引指出這兩種方式在模擬測試與登錄研究中較容易達到足夠的按壓深度,因而被列為優先技術。
為何要改變嬰兒按壓方法
臨床與模擬研究顯示,使用兩指按壓時較難維持建議的按壓深度與頻率,部分研究登錄也發現多數胸部按壓不符合先前指引的要求。新的按壓方式旨在提升按壓品質,減少操作上的變異,讓施救者在緊急情況下更容易達成有效心肺復甦。
異物哽塞處理的新順序
在有意識的哽噎患者處理上,指引統一建議從背部拍擊開始。對成人與兒童若出現嚴重哽噎,可重複進行五次背部拍擊與五次腹部推壓的循環。對嬰兒則明確禁止腹部推壓,應改為五次背部拍擊接續五次胸部推壓,以降低內臟損傷風險。
女性患者使用 AED 的實務提醒
新版指引對於在女性患者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操作提出較實務導向的建議,重點在於讓電擊貼片能直接貼於皮膚上而非黏在衣物上。過去教學有時要求移除衣物或內衣,但在實際情況下這類動作可能增加尷尬或延誤電擊時機,指引強調在確保貼片接觸皮膚的前提下,注重迅速與安全。
教學與臨床實務的推動重點
醫療機構與民間 CPR 培訓單位需儘速將新指引納入課程,包括示範新按壓方式、哽塞處理順序與 AED 實作注意事項。針對保母、基層醫師與一般民眾的訓練應降低操作門檻,增加實作練習次數,並強調何時應立即啟動救援與就醫。
何時應尋求醫療協助
若遇到呼吸或意識改變、無法自行清除呼吸道異物或心肺停止等緊急情況,應立即啟動緊急救援程序並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本文提供的是教育性資訊,並非個別診療建議。
如同多數急救指引更新,2025 年的調整反映了對實務可行性與按壓品質的重視。醫護人員與一般民眾務必透過合格訓練將新方法轉化為熟練技能,才能在關鍵時刻提升施救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嬰兒 CPR 的操作變化提醒我們,持續學習與演練是改善救護成效的重要環節。
重點回顧
2025 指引將嬰兒 CPR 由兩指改為單手掌壓或雙拇指環抱,哽塞處理改為先背部拍擊再腹或胸部推壓,AED 貼片宜直接貼於皮膚。更新著重實務可行性與安全性,但在不同情境下的執行與教學仍需進一步驗證。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