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流感門急診與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感活動上升,A型H3N2為主流病毒;公費流感與COVID-19疫苗並行接種已展開,本文說明病例概況、風險族群、檢查與就醫時機及接種與防護要點,提供一般民眾參考性健康資訊。
疫情數據與病毒型別
疾管單位統計顯示,最近一週新增十六例流感死亡個案,其中年紀最小為五歲,另有一位四十多歲女性合併潛在肝臟疾病,病程發展迅速。第四十週類流感門診與急診就診約十五萬二百五十一人次,較前週上升約十三點五百分比,監測資料顯示社區流行以流感病毒為主,A型H3N2為多,次之為A型H1N1與B型。
疫苗接種現況與安排
公費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的並行接種已展開,官方統計接種人次約一百零六點八萬人次,COVID-19疫苗則約二十九點五萬人次。衛生單位推動的同日接種原則常以「雙手臂分別接種」方式進行,鼓勵凡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依指引接種。
重症風險族群與注意事項
流感可能對特定族群造成較嚴重的病程變化,常見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 幼童與年長者
- 有慢性疾病者,例如心臟、肺部、肝臟或腎臟疾病
- 孕婦與免疫功能較弱者
這些族群感染後若出現病情變化,須提高警覺並儘速就醫評估。
症狀、檢查與就醫時機
流感典型症狀包含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全身倦怠等;在臨床上會視症狀與病史安排快速檢驗或其他必要檢查以釐清診斷。下列情形建議立即就醫評估:
- 呼吸困難或呼吸加快
- 意識改變或極度嗜睡
- 持續高燒不退或症狀迅速惡化
- 胸痛或持續嘔吐導致脫水
凡有上述危險訊號應避免延誤診療,並依醫療專業人員指示進行後續處理。
生活防護與接種後注意事項
除了依接種資格接種疫苗外,日常防護仍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包括加強手部衛生、保持室內通風、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戴口罩與減少群聚接觸等。接種後若有發燒或局部不適可依醫療建議處理,並注意接種場所提供的後送與追蹤機制。
面對流感流行期,公衛與個人防護並重是降低重症風險的關鍵。民眾如屬高風險族群或對疫苗與健康狀況有疑問,建議向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取得個人化的評估與安排。
重點回顧
近期流感活動上升且以A型H3N2為主,累積死亡個案顯示部分患者病程快速惡化。本文整理病例概況、常見高風險族群、何時就醫的警訊,以及疫苗並行接種與日常防護的實務重點,提醒高風險者儘早諮詢醫療專業。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