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說明本季流感以A型病毒為主,近期流行型別由H1N1轉為H3N2,整理症狀差異、傳染特性與公費疫苗接種時程,提供讀者判斷就醫時機與日常預防要點,作為一般性健康參考。
流行現況與病毒類型
全台自9月底進入流感流行期,社區呼吸道病原以流感病毒為主。疾管單位統計,9月28日至10月4日類流感門診及急診就診人次約為15萬多人,較前一週上升。
雖然本季仍以A型流感為主,但檢出型別已出現轉換,H3N2病例比重逐步增加,取代先前以H1N1為主的情形。
H3N2與H1N1的差異
H3N2與H1N1同屬A型流感,但在臨床表現與歷史影響上各有不同。H3N2亞型在1968年出現,曾造成全球大範圍流行;而由H1N1衍生的1918年大流行在歷史記錄中也造成大量死亡。
近期研究顯示,當流行亞型為H3N2時,某些症狀如肌肉痠痛、咳嗽與喉嚨痛較H1N1不那麼明顯,但發燒的平均溫度可能稍高。
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情形下,部分觀察指出H3N2患者較易在24小時內退燒;這也可能使病患較快就醫以求治療。
症狀與傳染特性
流感的潛伏期通常為1到4天,平均約2天。常見臨床症狀包含發燒、咳嗽、頭痛、流鼻水、肌肉痠痛、疲倦、喉嚨痛,以及部分患者出現噁心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感染後傳染力通常在第3至第4天達到高峰。若為健康成年人,多數人在約一週內可逐漸恢復,但咳嗽與全身不適有時會持續超過兩週。
疫苗接種與就醫時機
本季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已於開打初期出現高接種意願。即便近期曾感染A型流感,若流行型別出現轉換,仍可能再次感染不同亞型,因此公共衛生單位建議符合接種資格者按時接種以加強保護。
目前公費接種第一階段自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等多項優先族群;第二階段自11月1日擴及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年人。衛生主管機關亦在臨床使用上擴大公費抗病毒藥物的適用條件,經醫師評估符合條件者可接受治療,無需一定經由快篩確認後才能給藥。
如出現高燒、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其他警訊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評估;對於年長者、幼兒或有慢性病史者,若出現疑似流感症狀,應儘速向醫療機構諮詢並遵從專業指示。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手部衛生、避免密切接觸症狀者、在必要時配戴口罩,以及依醫師或衛生機關建議接種疫苗,仍是減少流感傳播與重症風險的基本措施。
重點回顧
本季流感以A型為主,H3N2比重上升。文章說明兩類亞型在症狀與退燒反應的差異、傳染期與潛伏期,並提醒符合資格者按階段接種公費疫苗;仍應注意臨床警訊並諮詢醫師。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