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國內流感季節的到來,公共衛生部門提前再部署流感疫苗接種策略。2020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流感疫苗的需求大幅增加,短短11天內,施打量已達到近一半的600多萬劑供應量。在過去數年中,50至64歲的健康成人流感疫苗施打率一直較為不足,但今年因疫情擴散的擔憂,接種意願明顯提升。本篇深度報導將分析最新疫苗接種政策調整背景,並探討高危險族群的優先施打措施。
流感疫苗供應狀況與施打動態
據疾管署統計,2020年10月5日至15日,國內已累計施打約297萬劑流感疫苗,相較於去年同期約226萬劑,提升70%以上。疫苗採購總數達748萬劑,整體人口涵蓋率突破31.7%,超越維持群體免疫的最低門檻25%。衛福部長表示,因應疫情與流感同時活動的情勢,今年疫苗接種需求極高,各階段疫苗資源調配策略亦在調整中。
暫緩50至64歲成人的公費疫苗接種原因與考量
針對50至64歲無嚴重慢性疾病的成人,近期官方宣布暫緩提供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服務,此措施主要基於幾個原因:首先,疫苗供應充裕且高危族群的疫苗需求優先受到保障;其次,疫情控制較為穩定,流感重症病例相對較少。疾病管制署的決策,意在合理分配有限資源同時降低排隊等待的壓力,並在後續評估主要高危險族群的施打情況後,再酌情調整施打範圍。
優先施打對象與高風險族群的重點措施
目前,疫苗優先提供給65歲以上長者,以及6個月到5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以及醫護人員。依照傳染病防治策略,這些族群被認為較易因流感而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危及生命。疫苗施打不限戶籍,跨縣市都可安排接種,以確保高危險族群得到必要的保護。疾管署指出,根據專家建議,對於感染風險較高的群體,例如長者及幼童,疫苗的有效預防作用是降低重症率的關鍵。
疫苗供應策略與未來接種政策展望
由於疫苗供應充足,即使暫時暫緩50至64歲成人接種,整體人群群體免疫力仍得以維持。衛福部預計,待高危族群的施打率提升後,將逐步恢復其他群體的施打計畫。此外,疾管署正積極與國內多家疫苗製造商協商,爭取增加疫苗供應量,確保未來疫情防控的可持續性。專家指出,持續監控國際疫苗採購與使用狀況,是調整國內疫苗政策的重要依據。
新冠肺炎與流感共存的防疫策略
面對全球疫情持續升溫的趨勢,特別是歐美地區新冠病例屢創新高,國內境外移入案例亦有所增加,彰顯疫情仍具傳染風險。疾管署表示,預計今年11月中旬會宣布「秋冬專案」,將加強邊境控管與推廣「新生活運動」,包括加強戴口罩、勤洗手和避免群聚等疫情防控措施。民眾仍被呼籲保持警覺,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專家觀點與未來展望
醫療專家建議,除了針對高危險族群的疫苗施打,個人日常防疫習慣依舊是阻擋病毒的最關鍵武器。流感與新冠病毒的同步流行,要求全民積極配合疫苗接種及衛生防護措施,才能共同維護社會整體健康韌性。今後,持續追蹤國內外疫情變化,並根據科學實證調整策略,將參考國際合作與科學家建議,確保公共衛生應對水準落實到位。
在疫苗政策的調整與疫情變化的環境中,公共衛生專家展現專業與謹慎,希望每一位民眾都能成為自己與他人健康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