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衛生局接獲疑似非洲豬瘟豬肉通報後立即封存並消毒相關貨品,確認涉案貨物未流入市面。本文說明稽查經過、非洲豬瘟的食品安全重點、檢驗與選購要點,提供民眾與業者實用的防範建議。
事件經過與官方處置
地方衛生單位接獲通報後,發現一批疑似問題豬肉仍停留於物流車輛上,合計約30件、約300公斤,另有15件蝦類約150公斤一併查驗。採購業者接獲警示後拒收,相關貨品當場被封存。
衛生局會同農業與動物防疫相關單位穿戴個人防護裝備進行封存與全面清潔消毒,並啟動跨局處聯合稽查,深入市場、超市與餐飲業等通路追查流向與來源。稽查範圍涵蓋來源證明、合法屠宰與進貨紀錄,結果未發現可疑肉品已流通於市面。
非洲豬瘟對人類與食品安全的影響
非洲豬瘟主要影響家豬和野豬,屬於動物疫病,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因此目前無證據顯示會感染人類。但病毒可透過感染動物的肉品傳播給其他豬隻,因此防止感染源進入供應鏈仍是防疫重點。
依據國際動物衛生組織資料,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敏感,加熱條件可降低病毒存活,例如較低溫長時間處理或更高溫短時間處理均可減少病毒活性;一般建議確保豬肉充分加熱以降低風險。
檢驗監督與法規要點
肉品在屠宰場出場前通常有駐場獸醫或檢驗程序把關,業者應保存來源與檢驗證明以利追溯。地方稽查重點包括查核供應來源、進貨紀錄與屠宰許可等,未按規定者會依相關食品安全法規處分。
若業者蓄意使用病豬或死亡豬隻製作食品,將面臨法定處分與罰則。地方主管機關表示,維持供應鏈透明與合法來源是防止疫病擴散的關鍵。
消費者應注意的選購與烹調要點
- 選購來源明確的豬肉,留存購買憑證或產地資訊,避免來源不明的標示不全產品。
- 處理生豬肉時注意生熟分離,清洗和消毒器具與檯面,減少交叉汙染風險。
- 烹調時確保豬肉充分加熱,內部溫度與時間應達到可減低病毒活性的條件。
本案顯示地方快速反應與跨局處協調能有效阻止疑似問題肉品流入市場,同時也提醒供應鏈查核與消費者自我防護的重要性。後續仍需依檢驗結果與監測資訊持續追蹤,以維護食品安全與公共信心。
重點回顧
本案由市府跨局處封存與消毒疑似非洲豬瘟豬肉,顯示供應鏈稽查與即時處置可降低流通風險;民眾以來源明確與充分加熱為主,但檢驗與長期監測仍有侷限,並尋求地方衛生或獸醫主管機關協助。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