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醫院近期收治一例鉤端螺旋體感染重症,病程以發燒、肌肉痠痛到肝腎功能衰竭為主。本文說明症狀、風險族群、檢查方向與預防要點,並提供農務與水災清理時的實務提醒與就醫徵兆,協助民眾辨識風險並採取保護措施。
病例概況與臨床表現
該名個案為59歲男性,轉院時出現多重器官功能退化,經檢驗確認為鉤端螺旋體感染。臨床上病程從倦怠、發燒、全身痠痛等非特異症狀起始,後續出現肝腎功能異常與呼吸困難,曾於加護病房接受支持性治療與抗生素治療,最終出院。
常見症狀與可能併發情形
鉤端螺旋體感染早期可能僅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痠痛或倦怠,部分患者出現咳嗽或腸胃不適。若感染擴散,可能出現黃疸、出血傾向、腦膜炎或多重器官衰竭等嚴重併發症,需以臨床評估和實驗室檢驗確認。
傳染來源與高風險族群
鉤端螺旋體常見於受汙染的水源與土壤,家畜和某些野生動物可帶菌於尿液或分泌物中。從事農耕、畜牧、清理淹水或頻繁接觸汙水的人群屬於高風險族群,暴露後若皮膚有破損或未戴防護裝備,感染風險較高。
檢驗與臨床處置方向
確診通常仰賴臨床評估與實驗室檢體檢驗,醫療團隊會採血等檢體送檢以確認病原。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必要時給予呼吸支持或其他器官支持治療;早期診斷與及時處置可降低嚴重併發症發生。但個別治療計畫應由醫療專業人員根據病情決定。
預防要點與日常建議
- 清理淹水或接觸鄉間土壤時,應穿戴防護手套與耐水鞋,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汙水。
- 避免在不明或受汙染的溪流、湖泊嬉水;游泳時優先選擇受管理的泳池。
- 食物應充分加熱,生食或未洗淨的蔬果應特別注意清潔。
- 家畜管理與糞尿處理需注意衛生,接觸後勤洗手並保持傷口覆蓋。
何時應儘速就醫
若有接觸汙水或農務暴露史,出現持續發燒、明顯肌肉痛、黃疸、呼吸困難或傷口紅腫熱痛等情形,應儘速就醫,讓醫療人員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查與處置。延誤診治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本案顯示鉤端螺旋體感染的臨床表現多變,從非特異性症狀到危及器官功能皆可能發生;面對疑似暴露情形,強調預防措施與早期醫療評估的必要性,能在資訊共享與社區衛教上提供實務參考。
重點回顧
報導提醒鉤端螺旋體感染可由受汙染水土或家畜接觸而來,病程自輕微發燒至器官衰竭不等;實務上應以防護裝備、食物衛生與早期就醫降低風險,但診斷與治療需由醫療專業判斷,仍存在臨床變異與診療時機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