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糖與醣的本質差異
許多人對於「糖」與「醣」的區別感到困惑。糖的英文名稱為Sugar,它代表的是代謝後產生的甜味物質。而醣的英文是Carbonhydrate,即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碳水化合物可以細分為纖維、多醣、雙醣、單醣及寡醣等種類,各自對人體的影響不同。
碳水化合物的分類與特性
- 纖維:屬於難以消化的多醣,不會影響血糖,且有助於飽足感的增加。
- 多醣:常見於米飯、麵粉、地瓜、馬鈴薯和玉米等主食,雖不甜,但進食後容易引起血糖急升,需注意攝取量。
- 寡醣:天然存在於洋蔥、大蒜、牛蒡等蔬菜,以及麥類中,不易被消化且熱量較低。
- 雙醣:包括蔗糖、乳糖和麥芽糖,其中蔗糖及麥芽糖較易引起血糖波動,建議限制攝入。
- 單醣:像是葡萄糖、半乳糖與果糖,天然存在於水果及乳制品中,為人體重要營養素。
減醣飲食比例的基本原則
最早由美國醫生羅伯特·阿特金斯提出的減醣飲食,雖然對醣的建議較為嚴苛,但適用於大多數人。建議遵循「3:2:5」的原則,讓飲食更為平衡與科學:
- 將每日醣類的攝取量控制在約30%,並使用全麥或糙米替代白米與精製麵包。
- 蛋白質與脂肪的比例維持在約70%,其中蛋白質佔20%、脂肪佔50%。深海魚、橄欖油與酪梨等健康脂肪有助於控脂不怕胖。
- 增加膳食纖維和蔬菜的攝取,有助延長飽足感,促進新陳代謝。
- 減少精緻糖的攝入,如含糖飲料、蛋糕、果汁和糖果等。
- 保持充足水分攝取,每天約飲用1,500到2,000毫升,有助於代謝並降低飢餓感。
減醣飲食對健康的實質好處
採用減醣飲食具有多重健康益處,特別適合想控制血糖或進行體重管理的人群:
- 促進體重控制:當體內脂肪成為主要的能量來源時,有助於脂肪燃燒與體重下降。
- 控制血糖波動: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有效減輕血糖的劇烈起伏,對糖尿病患者特別有益。
減醣飲食的潛在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雖然減醣飲食多數情況下安全,但若盲目追求極端,可能會引發頭痛、疲勞、虛弱、便秘甚至情緒不穩等負面反應。長期過度限制醣類攝取也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建議短期調整較為適宜。
特別提醒,肝腎功能不佳或正在接受治療的病患,以及進行高強度運動或重量訓練的人,應在醫師指導下合理安排減醣策略。此外,代謝症候群患者也應先諮詢專業醫療意見,以確保飲食調整的安全性。
外食族應用減醣飲食建議
擔心外食難以符合減醣原則?其實只需掌握以下幾個原則即可:選擇高蛋白蛋白質豐富的食材(如蛋、豆類、海鮮和肉類)、多食用膳食纖維和蔬菜、少吃米飯和麵食,以及避免含糖飲料和甜點,有助於維持低醣飲食的效果。
一日減醣飲食範例菜單分享
以下是一個實用的一日減醣飲食範例,幫助你掌握健康飲食的方向:
早餐: 雞胸肉沙拉搭配無糖豆漿。
午餐: 蒸鯛魚配豆腐、燙青菜、九層塔煎蛋及半份糙米飯。
晚餐: 煎鮭魚、燙青菜、烤蘑菇,以及半份花椰菜飯,營養均衡又低醣。
透過合理選擇食材與控制比例,即使在日常飲食中也能輕鬆實踐低醣原則,達到控制血糖與體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