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名導演因肺腺癌病逝,引發對肺腺癌症狀與公費篩檢資格的關注。本文說明常見徵兆、主要風險因子與健保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適用族群,並提醒有疑慮者應諮詢醫師判斷是否需要檢查。
肺腺癌常見症狀
肺腺癌的早期症狀不一定明顯,臨床上常見的警訊包括持續性的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以及呼吸短促或喘。若腫瘤轉移或侵犯鄰近組織,病人也可能出現胸痛、背痛或頭痛等不同位置的不適。
這些症狀並非肺腺癌專屬,也可能來自其他呼吸道或心臟疾病,因此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症狀時,應及早向醫療專業人員求診以進一步評估。
誰屬於篩檢適合族群
依國內衛生機構建議,若具備健保身分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考慮接受每兩年一次的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作為篩檢:
- 有肺癌一等親家族史者:男性年齡介於45至74歲或女性介於40至74歲,且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曾被診斷為肺癌。
-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吸菸史累積達20包年以上,且目前仍吸菸或戒菸未滿15年者。
符合公費篩檢資格的人士如有吸菸習慣,相關單位也建議同步接受戒菸輔導服務。非明確高風險族群是否需要篩檢,則建議由醫師評估個別風險後決定。
主要風險因子與生活面向的注意事項
肺腺癌的風險因素多元,已知重要項目包括吸菸與二手菸暴露、家族遺傳傾向與長期空氣污染。室內外的懸浮微粒、烹調油煙與燃燒產物都可能增加風險。
其他可能相關的因素還包括慢性肺部發炎或感染病史(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結核)、輻射暴露如氡氣,以及職業上長期接觸某些重金屬或石棉等物質。預防面向重點在於降低煙害、改善室內通風並減少可控制的暴露源。
就醫與篩檢時機建議
若出現持續或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症狀,或屬於上述篩檢資格的族群,建議與家庭醫師或胸腔科醫師討論是否安排影像檢查。對於非高風險者,醫師會根據病史、症狀與個人暴露情況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
篩檢旨在找出尚未明顯症狀的早期病灶,但每種檢查都有適應症、利益與限制,應由醫療專業人員說明並共同決定下一步。
近年來已出現不同年齡層的肺腺癌個案,提醒民眾重視呼吸道症狀與可減少的風險因子。面對個人健康疑慮,最恰當的做法是與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討論,依個人風險與檢查利弊擬定適當的篩檢或追蹤策略,並在必要時進行進一步診療。
重點回顧
肺腺癌可能以久咳、咳血或呼吸短促等非特異症狀呈現,具有家族史或長期吸菸等人群是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主要對象;篩檢有利於早期發現但需醫師評估適應性,並注意環境與職業暴露等限制因素。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