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灣,成大醫院的胸腔外科在肺癌手術數量方面居於領先地位,每年承辦約150至160例肺癌手術,服務範圍涵蓋南台灣地區,包括雲林、屏東等縣市,成為南部肺癌治療的中樞之一。這些成績的背後,不僅展現了醫院在外科手術的專業程度,也彰顯醫療團隊在肺癌治療領域的深厚實力。
專業醫師背景與治療態度
外科醫師賴吾為,以親和的笑容和溫和的話語,獲得病患的信賴。儘管外科工作充滿挑戰,他卻一貫秉持充分透明的溝通理念,讓患者在醫療決策中能自主選擇。在面對複雜的肺癌案例時,賴醫師的專業與耐心,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安心與信任。
從診斷到手術的全程陪伴
以屏東患者張小姐的案例來說,賴醫師不僅負責病理診斷,判斷她屬於晚期3B期非小細胞肺腺癌,也在治療規劃中充分討論,讓病患及家屬了解不同方案的優缺點。從初步治療到手術,賴醫師展現出專業的操刀技術及敏銳的判斷力。
微笑專業的背後是戰士般的堅韌
在進行第二次手術時,賴醫師利用達文西醫療機器人,耗時一整天,成功切除了左上肺葉與縱隔淋巴結,展現出在肺癌手術中的高技術水準。從微笑到拼命,賴醫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術的專業與堅毅,像拚命三郎一樣勇往直前。
肺癌治療策略與醫師的長遠考量
對於歲數較高、病情較晚的肺癌患者,賴醫師傾向採取保守策略,首重藥物治療與綜合照護,避免不必要的手術風險。例如,在一位台南的王太太體檢中,發現早期肺部結節,經過詳細評估後,決定進行微創手術切除早期原位癌,取得良好的預後結果。賴吾為強調,醫療的本質應「治療全局」,既要見樹更要見林,平衡每一個決策的長遠影響。
肺癌與肺結核的相關性與預防建議
肺結核在臨床資料中約有1%肺癌的合併比例,肺結核慢性後遺症如纖維化,可能增加肺癌的風險。醫師提醒,肺結核或肺部纖維化的病史者,若定期接受電腦斷層或肺穿刺檢查,更有助於早期篩查與診斷,降低晚期肺癌的風險。由於肺癌藏於纖維化肺組織中,早期發現與治療成為關鍵。
多位專業醫師共同守護肺癌患者
除了賴吾為外,成大醫院的胸腔外科團隊中,曾堯麟、顏亦廷、陳盈元等醫師皆具豐富的肺癌手術經驗。他們以多樣化的治療策略,結合手術、放射、藥物等整合醫療方式,力求為病患提供最適合的個人化診療方案。任何一位醫師都能在肺癌動作的瞬間,變身成為拚命三郎,展現專業的堅韌與決心。
醫師健康叮嚀與預防建議
臨床發現,肺結核患者較常進展為肺癌,尤其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高出普通人10倍。賴醫師建議,肺結核患者應定期接受肺部檢查,關注肺部變化。如若出現異常,早期進行電腦斷層或肺穿刺,可有效提高治療成功率。肺癌的早期篩查與預防,是提升整體公共衛生水準的重要步驟。
專業醫療團隊在肺癌治療的前沿
治療肺癌,不僅需要外科手術的技巧,也需綜合考量患者個人狀況,進行多元化的醫療方案。成大醫院的肺癌專科團隊,以專業醫師陣容,為患者打造全面的治療藍圖。無論是大手術還是微創治療,他們都持續追求精益求精,以專業守護每一位肺癌患者的生命品質。
在肺癌治療這一場與疾病的戰役中,賴吾為及同僚用行動展現醫者的堅韌與溫暖,仿若拚命三郎般,不畏艱難,爭取每一線生機。在這條漫長的抗癌路上,專業與堅持,是他們不變的信仰與動力。
【文章描述】:本文深入報導成大醫院肺癌外科團隊的專業成就,特別聚焦賴吾為醫師在臨床診療中的實戰經驗和治療策略,展現他如拚命三郎般的醫者精神,並探討肺癌與肺結核的相關性及預防措施,旨在提高民眾對肺癌篩查與早期治療的重視,傳達專業醫療團隊守護肺癌患者生命的決心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