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分享茹素十年的轉變經驗:身體健康與精神狀態的提升

2025-07-1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名醫分享茹素十年的轉變經驗:身體健康與精神狀態的提升

許多素食倡導者經常面臨營養不均衡的問題,但根據營養師和中醫專家指出,均衡攝取蛋白質與油脂,才是讓素食飲食更健康、精神更充沛的關鍵。本文將探討一位中醫師十年茹素經驗的轉變,並深入分析優質營養元素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透過專業角度解析,幫助素食者正確規劃每日飲食,以達到身體與精神的最佳狀態。

素食飲食常見誤區:不均衡造成體力不足

一些人認為素食易餓、沒精神,這多半是因為飲食中缺乏蛋白質與油脂。醫學與中醫研究均指出,長期餓肚子或只吃清淡蔬菜,不僅難以持續提供身體能量,還會造成肌少症、精神不振等問題。曾經自稱吃素十年的中醫師郭哲彰,回憶高中時期曾因過度禁食及只喝水,導致體力大不如前,誤以為自己不適合素食,直到深入學習中醫,才掌握正確的營養搭配。”

均衡素食的關鍵:蛋白質與好油的充足攝取

郭醫師強調,素食的營養平衡重點在於多補充高品質的蛋白質與健康油脂。他經常食用雞蛋及各種豆類,如黃豆、綠豆等,這些富含膠原蛋白和必需胺基酸,能有效提供身體運作所需燃料。同時,選擇苦茶油、紫蘇油和橄欖油,避免部分氫化物植物油,能滋潤腸胃,預防便秘,並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保持精神飽滿與情緒穩定。

科學實證:均衡營養帶來身心雙重好處

郭醫師採用「3322」飲食法,將每餐的蛋白質與油脂比例調整為30%,蔬菜20%,澱粉20%。實驗結果顯示,這一組合不僅能增加肌肉量,降低體脂肪,還能改善精神狀態。長期堅持下來,他明顯感受到每日精神更佳、體力維持更久,甚至對甜食的渴望也明顯減少。此外,他在飲食中加入富含維生素B12的食材,進一步改善焦慮與失眠問題。”

實用的晚餐安排與助眠小技巧

郭醫師特別重視晚餐的營養與休息效果。通常選用米麥豆飯或五穀蕎麥麵,搭配淋上橄欖油的清燙根莖蔬菜,幫助熱量攝取與促進睡眠。中醫認為,根莖類蔬菜如牛蒡、白蘿蔔屬於平和食物,有助眠和滋補身體。胃系統偏潤,避免用太多刺激性香辛料或麻油,可以讓身體更易進入深層睡眠。在睡前半小時,他會飲用小米粥配紅棗,以安定心神,進一步改善睡眠品質。

補充營養元素與情緒調節技巧

除了飲食,郭醫師提醒素食者須特別補充維生素B12,避免貧血和焦慮。此外,深長呼吸會搭配睡前放鬆,吸氣三秒,呼氣六秒,逐步延長呼氣時間,有助於平衡自主神經系統,加快入眠速度。這些方法結合營養調整,讓身心都能達到更加穩定的狀態,從而迎來更佳的生活品質。

身為中醫界的專家,他將傳統與現代營養學融入日常生活,強調每日的飲食調理與心境調整,讓素食之路不再是營養缺口的迷思,而是一種健康豐盛的生活態度。從他豐富的經驗中,或許我們都可以學習到,健康的素食並非單純少肉少油,而是追求多元營養、適度補充,才能真正體會身心靈的和諧與活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