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呼吸道疾病的預防與防護要點

2025-10-0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災後呼吸道疾病的預防與防護要點

洪災與清淤後常見塵埃與致敏源增加,對有過敏或氣喘病史者風險更高。本文說明災區呼吸道風險、易感族群、防護措施與何時就醫等實用資訊,協助民眾降低健康風險。

重建與清理淤泥時,懸浮粉塵、黴菌孢子與塵蟎等微粒容易被攪動並進入呼吸道,可能引發或加重呼吸系統不適。醫療專業提醒,災後環境衛生條件較差,應以預防為主,尤其是有過敏或氣喘病史的民眾與投入清理工作的志工。

為何災後容易出現呼吸道問題

淤泥乾燥後會產生大量微粒,長時間曝露可導致呼吸道黏膜發炎、咳嗽或呼吸困難。黴菌與塵蟎在潮濕環境繁殖,亦可能誘發過敏反應或加劇慢性呼吸道疾病。除了感染風險,吸入性刺激可使原本穩定的氣喘惡化。

誰較需要特別注意

  • 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者
  • 已知對塵蟎、黴菌或花粉過敏者
  • 參與清淤、搬運廢棄物或長時間在塵埃環境作業的救災人員與志工
  • 嬰幼兒、年長者或免疫功能較弱者應提高警覺

實用防護與自我照護措施

  • 佩戴合適的口罩以降低吸入微粒與飛沫風險;有氣喘者應以醫師建議的口罩或防護方式為主
  • 攜帶並依醫師指示使用既有的吸入器或速效藥物,出現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停下工作並就醫評估
  • 穿戴防水耐磨手套與護具,避免皮膚長時間接觸淤泥或受傷;作業後勤洗手並更換衣物
  • 保持休息與充足睡眠,出現發燒或全身不適應暫停勞動並尋求醫療建議

疫苗與就醫時機

在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間,疫苗接種可降低社區傳播風險,具體接種建議請依地方衛生機構或醫療人員指引。若出現持續發燒、明顯呼吸困難、胸痛或意識改變,應盡速就醫以獲得專業診斷與處置。

災區救援與重建是重要的社會工作,但同時也需要將個人健康列為優先考量。對自身狀況保持警覺、適度休息並採取基本防護,可減少災後呼吸道及皮膚相關問題的發生。若有疑問或症狀惡化,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以獲得個人化建議。

重點回顧

災後清淤易釋出塵埃與黴菌,對過敏或氣喘者風險較高。建議佩戴口罩、攜帶既有吸入器並使用防護手套,出現呼吸困難或發燒應及早就醫,疫苗接種與休息能降低感染及併發症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