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狀疱疹與免疫力相關,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感染風險較高,臨床常見神經痛併發症會影響生活品質。本文說明疾病特徵、可能的危險因子、常見症狀與可採取的預防與就醫原則,提供實用資訊供讀者參考。
帶狀疱疹與高風險族群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活化所致,通常發生在曾感染過水痘的人身上。文章指出,台灣每年約有十二萬人罹患帶狀疱疹,在這些個案中約每五人便有一位同時患有糖尿病,顯示糖尿病與帶狀疱疹之間有明顯的關聯性。
醫師李淳權表示,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可能相對下降,感染機率較一般人高,臨床上觀察到發病機會約為一般人的兩倍。
主要症狀與可能併發症
帶狀疱疹初期常出現頭痛、疲倦、食慾不振,隨後在身體一側出現疼痛或刺痛感,並伴隨紅疹及水泡。若病毒累及眼部,嚴重情況可能影響視力。
另外,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後出現神經性疼痛的比例高於非糖尿病者,這類神經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對日常生活與睡眠造成長期影響。
何時應就醫與檢查重點
- 出現單側皮膚刺痛、紅疹或水泡時應儘速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以利診斷與及早治療。
- 若症狀位於臉部或靠近眼睛,建議立即就醫以降低視力受損風險。
- 糖尿病患者遇到疑似感染情形,應同時注意血糖控制,並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與追蹤計畫。
預防與日常照護要點
維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均衡飲食與良好血糖控制,都是降低感染風險的基本做法。醫師也提醒,疫苗接種為減少帶狀疱疹發生與降低嚴重併發症風險的選項之一,應與醫療人員評估個人適用性與施打時機。
此外,及早就醫能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抗病毒藥物或其他支持性治療,並針對疼痛做適當處理,減少長期神經痛的風險。
專欄觀察:面對帶狀疱疹,特別是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族群,重點在於提高警覺、維持良好慢性病管理、以及在必要時與醫師討論疫苗等預防措施,以降低對生活品質的長期影響。
重點回顧
帶狀疱疹與免疫力下降有關,糖尿病患者感染與併發神經性疼痛的風險較高。讀者可透過控制血糖、維持睡眠與運動習慣,以及與醫師討論疫苗選項來降低風險,但仍需留意早期症狀並及時就醫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