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缽音療進入醫院實務 醫護身心放鬆的跨域嘗試

2025-11-2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頌缽音療進入醫院實務 醫護身心放鬆的跨域嘗試

桃園療養院與專業音療團隊合作,舉辦頌缽音療放鬆體驗,為第一線醫護提供短暫身心休憩。本文以科普角度介紹頌缽音療原理、活動目的、適用族群與參與時的注意事項,並說明何時應尋求臨床或醫療協助,協助讀者理解這類放鬆介入的作用與限制。

近期,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與具國際認證的沐溫音療團隊合作,為醫護人員舉辦頌缽音療放鬆體驗。活動以公益形式提供第一線同仁短暫的身心休憩,並作為院內員工心理支持方案的一部分,旨在透過非侵入性的聲音介入,協助調節情緒與暫時減緩工作壓力。

頌缽音療是什麼

頌缽音療以銅缽或類似共鳴器具發出低頻振動為主,透過聲波的振動和聲響引導聆聽者的感受。理論上,這類低頻振動可能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幫助放鬆;部分研究也指出此類聲音介入可能有助於減少焦慮或改善睡眠,但效果會因個人狀況與介入方式而異,並非對所有人都有一致結果。

醫院活動與員工心理支持

本次活動由院方促成,目的在於為長期承受高壓的醫療人員提供支持。臨床心理科向來在院內推動員工心理支持計畫,此類短期的放鬆體驗被視為補充措施,幫助同仁在繁忙工作間隙短暫調整身心、重新連結呼吸與內在節奏。

誰適合參與與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

參與對象以感到壓力、需要短暫放鬆的醫護與院內同仁為主,對一般因工作壓力導致短期情緒緊張或睡眠困擾者,頌缽音療可作為自我照護的選項之一。若個人有持續或加劇的情緒症狀、明顯功能受損或疑似精神疾病,建議優先諮詢臨床心理或合格醫療專業人員,以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評估或治療。

參與時的實務提醒

參與前可先了解活動流程與預期感受,過程通常為安靜躺或坐姿接受聲音引導,屬非侵入性體驗。若在過程中出現不適或強烈情緒反應,應告知帶領的專業人員或中止體驗並尋求支持。此類介入能帶來暫時性的放鬆體驗,但不可取代有診斷或治療需求時的專業醫療處置。

此次跨領域合作示範了醫療機構與身心照護團隊共同推動員工健康的可能性。院方與合作團隊強調,持續性的心理支持與制度化的員工關懷,才是促進長期工作韌性與病人照護品質的關鍵。未來類似的互動可作為補充性的身心照護選項,但仍需與臨床資源銜接以保障高風險個案的需求。

重點回顧

院方與音療團隊合作提供頌缽音療體驗,為醫護帶來短暫的放鬆與情緒調適。本文說明頌缽音療的基本原理、活動目的與參與提醒,並強調有持續或嚴重症狀者應優先尋求臨床評估與專業治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