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正式引入台灣市場國產豬漲價是否合理分析

2025-07-1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萊豬正式引入台灣市場國產豬漲價是否合理分析

近期,台灣市場上出現了關於國產豬肉價格變動與進口萊豬的討論熱潮。伴隨著美國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正式開放進口,部分餐飲業和消費者對國產豬肉的價格上漲提出疑義。究竟豬肉價格的波動是否合理?進口萊豬是否影響市場?本文將從專業的農產行情分析,帶您了解台灣豬肉市場的現況與趨勢。

豬價變動背後的市場因素與實際狀況

根據農委會提供的畜產行情資訊網,自去年11月起,台灣的新北市毛豬價格已從每公斤約67.38元逐步攀升至今年1月的約77.16元,整體漲幅接近8%。專業畜產從業者指出,豬價的漲跌本來就具有一定的波動性,經常受到季節性及節慶需求的影響。每逢年終歲末,許多消費者會增加年貨購置,這也會推升豬肉價格。

在此背景下,國內豬市的價格變動較為平穩,但因為萊豬的進口,部分業者認為國產豬的價格近期有輕微上升的趨勢,這進一步引發市場對國產豬與進口豬價格的討論。實際上,資料顯示,今年台灣的豬肉均價已較去年同比上升約10%,高於去年同期63.76元的水平,反映出部分消費者對於国产豬的需求提升。

進口萊豬價格與國產豬的比較分析

專家指出,進口豬肉的市場價格平均仍高於國產豬。依據農委會去年公布的數據,進口豬肉的平均價格在每公斤8到九十元之間,甚至在某些時期一度飆升至每公斤110元左右,仍高於國產豬的市場價約70元。因此,進口豬在價格上並未退居低價市場,反而屬於較高端的選擇。

中華民國禽肉行銷協會的專家分析指出,台灣市售豬肉中90%為國產,其餘10%為進口,主要來自加拿大、西班牙與丹麥。目前,歐盟國豬肉沒有使用萊肉劑,受歧見影響,市場偏好國產豬,價格隨之上揚。即使如此,業者也表示,因為進口萊豬成本較高,加之消費者對萊豬的排斥,實際進口量幾乎減少到去年同期的不到三成,現今台灣幾乎已無美國萊豬的進口流入。

豬肉價格上漲的未來趨勢與生活影響

在評估國產豬價格未來走勢時,專家預測,隨著年節需求的增加,豬價可能持續短暫上揚;然而,年後市場供應逐步恢復,價格趨勢或將回落。業內人士指出,過去若豬價維持在每公斤80元以下,對餐飲業與消費者而言仍屬合理範圍,不會嚴重影響終端售價。因此,部分店家在價格上調多屬於趁勢,加價的情況較為普遍,且難以回到之前的水準。

例如,一家新北市的燒臘便當店公告漲價,部分原因被解讀為成本轉嫁,但實則反映出市場對於豬肉市場的調整壓力。專家提醒,若豬價真有顯著上升,長期來看,民眾的購買習慣與業者的價格策略都會受到影響。值得關注的是,豬肉的價格波動除了受到國內供需關係外,也與進口豬肉成本、政策轉變密不可分。

市場剖析:萊豬進口與國產豬的價格競爭

專業分析指向,數據顯示,全台豬肉市場大布景下,進口豬肉仍屬較高價位,反映進口成本與品種結構的差異。李春來指出,台灣豬肉供應中,約九成是國產,其餘部分由歐盟等地進口,因抗萊肉劑的排斥,消費者偏好國產豬,進一步拉升國內豬肉的市場價格。儘管如此,進口商現在普遍不敢大量下單,因為國際豬肉價格已經明顯偏高,疫情因素也讓進口量大幅縮減,甚至幾乎停滯。

最後,專家分析認為,畢竟國產豬的成本壓力和民眾的排斥心態,恐怕短期內不會出現價格大幅下跌的跡象。相反,確實反映出市場供需和政策調控之下的微妙平衡,消費者的選擇與行為也將影響豬肉市場的後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