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推出健康管理計畫,透過社區與醫療合作鼓勵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定期追蹤,並以活動促進市民自我健康管理與生活型態改善。
計畫目的與推動方式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推動健康管理計畫,採取前端預防與後端管理雙軌策略,目標是提升市民健康識能與自我管理能力。計畫鼓勵高風險族群依醫囑定期就醫追蹤,並結合醫療院所與社區資源提供持續支持。
為吸引民眾參與,衛生局曾舉辦線上抽獎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宣導定期檢查與生活習慣調整,強調持續追蹤對控制慢性病重要性。
誰是重點族群與現況觀察
計畫對象以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以及早期慢性腎臟病等高風險族群為主。衛生局表示,一一三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逾半與慢性疾病相關;桃園市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診斷人數約三十五萬人,其中仍有部分民眾未定期追蹤。
推動以來,已有近萬名市民響應,並在收案與照護率上出現成長趨勢,顯示宣導與服務可提高部分族群的追蹤意願。
檢查與追蹤的要點
對於高風險或已確診者,定期檢查血糖、血壓、血脂與腎功能等指標,以及醫師安排的後續追蹤,是有效掌握病情變化的基礎。若醫囑要求復診或進一步檢查,應按時配合以利醫療團隊評估與調整照護計畫。
社區與醫療院所可提供樣態化篩檢與衛教,民眾應利用可近的健康服務資源維持定期追蹤。
生活型態調整與社區支持
日常生活中,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與良好睡眠習慣,都是與慢性病風險相關的重要面向。衛生局強調,個人行為改變與社區支持相輔相成,透過社區活動與醫療輔導可增加持續性。
計畫亦鼓勵醫療與社區資源合作,建立就近追蹤機制,協助民眾在日常情境中更容易執行健康管理。
記者觀點收束
桃園市的健康管理計畫以提升追蹤率與強化自主管理為主軸,透過宣導與社區醫療整合,逐步擴大參與人數與照護覆蓋。對高風險族群而言,定期檢查與遵從醫囑仍是降低慢性病負擔的關鍵步驟;未來仍需觀察長期照護成效與資源配置的持續性。
重點回顧
桃園市透過健康管理計畫結合社區與醫療資源,強調高風險族群定期追蹤及生活型態調整,短期內提高收案與照護率,但長期成效仍受持續參與與資源整合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