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植眼術讓多年盲眼患者重獲視力

2025-09-1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牙齒植眼術讓多年盲眼患者重獲視力

牙齒植眼術(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是一種極少見的眼表重建方式,適用於反覆角膜移植失敗或角膜永久混濁的患者。本文說明手術原理、適應族群、術前評估與可能風險,並報導一例多年角膜移植失敗後經此術式視力顯著改善的臨床經過,供病友與照護者作為資訊參考。

病例概述

一位加拿大男性在13歲時因服用布洛芬出現嚴重藥物反應,導致全身與眼球表面灼傷並陷入昏迷。左眼後因感染被摘除,右眼也失去大部分視力。20年內接受近50次角膜移植仍持續失敗,最終接受一項罕見的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術後檢測視力達到配戴眼鏡後20/30,能夠辨識親友的容貌並回復部分日常視覺功能。

手術原理與操作步驟

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利用患者自身的犬齒與人工透鏡,作為替代角膜的結構與光學通道。一般流程包括拔除患者的犬齒,修整牙齒並在中間放入小型光學圓柱,之後將牙齒與透鏡的複合體先植入臉頰或眼瞼的軟組織,以促進血供與組織長入。

待複合體與軟組織充分結合後,外科醫師會在眼前段切開一個植入孔,將已整合的牙齒—透鏡複合體移至眼前,並以患者口腔黏膜覆蓋其外層。只要視網膜與視神經功能尚存,光線便可透過透鏡到達視網膜,理論上恢復部分視覺。

誰可能適合此手術

此術式通常被視為當角膜永久混濁且多次移植均失敗時的替代選項。醫療團隊在評估時會檢查視網膜與視神經的健康狀態、全身與口腔條件,以及患者對長期追蹤與照護的配合度。由於手術複雜且需求多科協作,全球能執行的中心與專家相對少數。

風險與術後照護

此類手術屬高複雜度療程,可能的風險包括感染、植入體併發症、移位或排斥反應,以及術後需要長期監測的問題。手術時間可長達數小時,且術後需密集追蹤眼表、視力與植入體的情況。病人及照護者應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個別風險與期望值,避免以個案結果做普遍化承諾。

醫療意涵與後續觀察

牙齒植眼術為特定患者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重建選擇,但並非普遍適用或首選治療。臨床決策應以多科評估為基礎,並在術前充分告知可能的風險與預後變數。即便術後視力改善,仍需長期追蹤以掌握眼表健康與視功能變化。

本報導所述為單一臨床個案的醫療過程與經驗分享,旨在提供疾病與治療方式的資訊性說明,不構成醫療建議。若有相關健康疑問,建議諮詢合格的眼科或相關專科醫師。

重點回顧

本文報導使用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的一例臨床經驗,說明手術流程、適應族群與常見風險,並提醒視力恢復取決於視網膜與視神經狀況,該術屬少見且需專業評估的重建選項。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