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防疫中藥熱潮持續,成分解析與自訂用藥的安全性探討

2025-07-0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疫情期間防疫中藥熱潮持續,成分解析與自訂用藥的安全性探討

防疫中藥的成分與功效分析

自從台灣疫情升溫以來,防疫中藥的需求量迅速攀升,成為民眾自主保健與防範的重要選擇。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清冠一號為例,該藥已取得正式藥證,兼具抗病毒與抗發炎的多重療效。其主要成分如黃芩、板藍根、魚腥草及薄荷等,均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熱解毒的效果,針對呼吸道感染及感冒症狀均有一定幫助。此外,長庚醫療體系開發的長庚益氣飲淨斯本草飲,則強調補氣、潤肺及抗病毒的作用。

常見防疫中藥的主要成份與作用

防疫中藥成分與功能一覽
藥方名稱 主要成份與功效
清冠一號 黃芩:抗菌抗病毒,清熱解毒。板藍根:抗病毒,減少病毒載量。魚腥草:抗菌、抗病毒、止咳。炙甘草:調和胃氣,調節藥性。其他成分如栝蔞實、荊芥等,則專注於改善肺部發炎及風熱症狀。
淨斯本草飲 魚針草:清熱解毒。麥冬:潤肺止咳。桔梗:宣肺散氣。紫蘇、菊花:發汗解表、清熱抗炎。甘草:潤肺和緩藥性,調和整體效果。
長庚益氣飲 桑葉、菊花、桔梗、薄荷:清熱。黨參、黃耆:補氣。白朮、藿香:祛濕。桂枝:驅風散寒,促進循環。甘草:解毒調和,調整藥性。
淨冠方 連翹:清熱解毒。黃芩:抗菌抗病毒。柴胡:退熱抗發炎。厚朴:行氣化痰。藿香:祛濕。這些成分以抗病毒、減緊肺熱及化解風熱為主要治療方向,針對呼吸道疾病設計。

關於自行調配中藥的安全性提醒

專業中醫師強調,雖然民間有許多防疫中藥配方,民眾不建議自行在中藥行抓藥或調配。由於台灣藥材的品質缺乏標準化,不同店家所用的藥材經過篩選的品質差異較大,自行抓藥可能因配比不當而失去預防效果,甚至引發副作用。常用的中藥配方,如清冠一號,含有多種熱性藥材,需由專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依照處方調整劑量,因此建議在就醫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個人自配與官可信賴的藥品來源

對於想在疫情期間自主應急的民眾,市面上有經過GMP標準製造的中藥成藥,如清冠一號,可由醫生開立處方後購買,安全性較有保障。而其他如長庚益氣飲,則已經由藥廠嚴格生產並經過檢驗,民眾若有需要,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專家提醒,重要的是選擇合格、可信賴的醫療機構與藥房,以保障用藥安全與療效。

中醫預防策略與實證研究

台灣多位專家表示,防疫中藥的設計多結合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例如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與慈濟醫院合作研發的淨冠方,經過科學實證,證實能有效阻斷病毒感染,並且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然而,由於部分成品尚未正式量產公開,而其他新冠防疫中藥仍停留於實驗與臨床觀察階段,民眾使用時仍須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切勿自行調製或服用未知比例的中藥材。

結語

防疫期間,中藥作為輔助抗疫的一環,強調專業指導與科學實證是保障安全的關鍵。對於民眾而言,理性選擇經過認證的產品、避免自行配藥,才是行之有效的自我保護之道。在疫情仍在持續,健康意識更需謹慎抬頭,留意專家建議,才能在保健之餘,避免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