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完全授權輝瑞疫苗引進進展與台灣代理狀況分析

2025-07-02美通社

本篇文章美通社授權提供

美國完全授權輝瑞疫苗引進進展與台灣代理狀況分析

隨著新冠疫苗的全球接種逐漸普及,疫苗的監管與代理權成為各地關注的焦點。近期,全球主要藥廠輝瑞與德國BioNTech合作推出的COVID-19疫苗終於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完全授權,這對台灣的疫苗市場產生新的影響。本文將分析美國疫苗授權背後的產業動向,台灣引進的障礙,以及國內藥商可能的代理策略。

輝瑞/BNT疫苗獲得美國FDA完全授權的重要意義

2023年23日,輝瑞與BioNTech合作開發的COVID-19疫苗得到了美國FDA的正式批准,成為首款獲得「完全授權」的疫苗產品。與過去緊急授權(EUA)不同,完全授權意味著該疫苗不再受限於臨時緊急狀態,醫療機構、藥房乃至於個人都可直接向輝瑞進行疫苗購買,免去了政府中介的角色。此外,這一重要認證也大大提升疫苗的市場信心,促進更為廣泛的接種需求。

目前,FDA的批准範圍涵蓋16歲以上的成人接種者,並代表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達到較高標準。儘管如此,在12至15歲的青少年群體中,輝瑞/BNT疫苗仍只有緊急授權,需等待進一步的資料評估與批准。

台灣疫苗進口狀況與代理權之爭

儘管輝瑞公司在台灣設有分公司,但由於市場銷售權的分配牽扯到政治與經濟因素,台灣一直未能順利引進此款疫苗。根據內部人士透露,當初在2020年3月,美國輝瑞與BioNTech宣布合作研發新冠疫苗期間,BNT已將市場銷售許可授予中國的復星醫藥負責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這使得台灣市場的代理權並不屬於輝瑞公司,導致台灣政府在進口疫苗方面遭遇阻礙。

目前,台灣的疫苗供應主要由台積電、鴻海旗下的永齡基金會以及慈濟等機構代表政府向藥廠購買,尚未獲得直接進口許可。對於國內藥商如保瑞表達代理意願,輝瑞台灣分公司則明確表示,因為代理權不在公司手中,無法確認是否可以進行疫苗進口。

國內專家與官方立場對疫苗安全的看法

專家分析:個案審視應遵循科學原則

日前,一名使用國產高端疫苗的陸姓網路專欄作家在接種後不幸猝逝,事件引發大量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專家指出,疫情期間疫苗必然伴隨一定的副作用與不良反應,但必須以科學的角度看待單一個案,避免擴大個案的負面聯想。團隊強調,疫苗安全性經過嚴格測試,且疫苗不一定能預防所有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將個別事件歸因於疫苗,缺乏科學依據,也不應阻礙其他民眾的疫苗獲取權利。

暈針與心理反應:非疫苗本身引發的生理症狀

此外,專家提及,暈針多屬心理因素所引起,特別是部分人對針頭產生焦慮反應,可能導致頭暈、臉色蒼白、呼吸急促等身體反應。大多數這些反應通常在2到3天內自然消退,不屬於疫苗直接造成的嚴重副作用。民眾應保持理性與科學的觀點,建立正確的疫苗認知,以免因誤解而影響公共衛生措施的推行。

未來展望與疫苗安全性疑慮的科學辯論

隨著輝瑞疫苗獲得美國FDA的完全授權,疫苗的市場進入將進一步開放,理論上,如果代理流程合法合規,台灣的藥商仍有望獲得進口資格。然而,現階段主要阻礙在於代理權的歸屬問題,並非只有代理意願,還包括行政授權和法律審核程序。疫苗安全性仍是全民關注的焦點,專家們呼籲以科學為基礎進行評估,避免將特定個案擴大解讀,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與誤解。在這場疫苗與公共衛生的角力中,理性和科學將是持續推動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