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志工感染事件提醒傷口處理與就醫時機

2025-10-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救災志工感染事件提醒傷口處理與就醫時機

花蓮光復救災期間發生志工受傷後感染死亡案例,提醒救災及戶外作業者重視傷口清潔、監測感染跡象與及早就醫,以降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風險,並注意工作分工與防護裝備使用,若出現發燒或全身不適應儘速求診。

事件概述

媒體報導指出,一名來自桃園的挖土機業者在救災期間左腳被鋼板刺傷,未即時就醫,後因傷口感染出現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經急救數日仍不治。此案例被視為救災現場傷口感染導致嚴重後果的警示。

救災志工感染情形與風險

救災環境常有髒汙、碎片與潮濕條件,若傷口未經適當處置,細菌可能進入軟組織或血液,增加敗血症風險。延遲就醫、未清創或未包紮的傷口,以及既有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為較高風險族群。

常見警訊與就醫時機

  • 局部紅腫持續擴大或傷口有膿性分泌物
  • 傷口周圍劇痛、發熱或皮膚變色
  • 出現發燒、寒顫、呼吸心跳變化或意識改變等全身徵象

出現上述任何情形時,應儘速就醫評估,避免延誤可能的感染控制或抗感染治療。

現場處置與預防要點

在救災與戶外工作中,初步應以止血、以流動清水沖洗傷口並以乾淨敷料遮蓋為主,盡快安排醫療評估。現場人員也應注意個人防護裝備與工作分工,避免再感染與交互污染。

救災志工感染的事件提醒我們,前線救援除了承擔重要任務外,也需重視基本傷口處理與及時就醫,才能減少致命併發症的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