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在災區設置醫護站,提醒民眾重視傷口保養與感染警示。本文說明常見症狀、風險族群、檢查與居家照護要點,協助讀者判斷何時就醫以降低感染惡化風險。
事件概況
救災現場設有醫護站提供初步處置。個案中一位長者因腳部傷口反覆感染求診,醫師給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當地醫院統計指出,近期外傷就診病例將近四成,患者多為前往救災的人員或受災居民。
傷口感染的警訊與高風險族群
傷口若有持續紅腫、滲液、加劇疼痛或合併發燒等情形,應提高警覺。糖尿病、免疫力低下、長期傷口未癒合或血液循環不良者為高風險族群,需更積極監測與處理。
檢查與治療原則
臨床會評估傷口外觀並視需要清創或採檢,以判定感染範圍與嚴重度。醫療團隊會依情況使用抗生素與局部處理,並安排追蹤,避免感染擴散。
居家照護與預防要點
- 清潔傷口並以乾淨敷料覆蓋,避免直接接觸髒土或汙水
- 觀察傷口變化如紅腫、滲液或疼痛惡化,並記錄發生時間
- 如合併發燒或傷口持續不癒,儘速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
專欄記者式提醒:災區或緊急情況下,小傷若未妥善處理,感染有可能擴大並在少數情況下演變為敗血症,影響整體健康。遇到疑似感染徵兆,建議及早接受專業評估以降低潛在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