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法國新冠疫苗致死傳聞:高風險族群與疫苗副作用解析

2025-07-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挪威、法國新冠疫苗致死傳聞:高風險族群與疫苗副作用解析

隨著全球疫苗接種進展,各國逐步推廣新冠疫苗以努力達成群體免疫,但也出現部分長者在接種後不幸過世的案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在挪威與法國,媒體報導指出部分高齡長者於接種疫苗數天內出現死亡現象,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檢視疫苗的安全性與高風險族群的防護措施。

疫苗引發不良反應與高齡族群的特殊風險

常見的新冠疫苗副作用多為輕微,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憊、頭痛、肌肉酸痛等,通常在幾天內自行緩解。然而,對於體力較差、已有慢性病或病重的長者來說,這些常見反應可能轉變成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狀況。挪威藥品管理局指出,近期因疫苗造成的死亡病例,皆為75歲以上、伴有多重慢性疾病的高齡族群,提示其健康狀況可能不足以承受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

高齡族群接種疫苗的風險因素

根據挪威的資料,這些死亡病例的長者多身患慢性疾病,或已經處於病重狀態。疫苗在激發免疫反應的同時,可能加重過度衰弱的體質,加速疾病惡化。另一方面,挪威藥管局也強調,該國平均每週仍有數百名長者因此病惡化而過世,這與疫苗無直接關係,應避免將二者混淆,並持續推動接種工作以防控疫情擴散。

長者接種疫苗留意健康狀況

長者在接種新冠疫苗後,若身體狀況不佳,可能面臨較高的健康風險。資料來源 / Shutterstock

疫苗副作用概要與安全性評估

根據世界多國的疫苗接種經驗, lately施打的疫苗多為輝瑞(Pfizer-BioNTech)與莫德納(Moderna),這些疫苗的副作用多數為輕微,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酸痛,通常在2至3天內自行恢復。少數施打者出現如顏面神經麻痺的現象,美國與以色列皆曾報導相關案例,皆經過治療後獲得改善。此外,部分接受整容手術或豐唇、豐頰的患者,接種疫苗後出現局部腫脹,專家表示這為免疫反應引發的正常現象,可藥物治療,不影響疫苗接種的安全性。

高風險族群與疫苗接種建議

專家建議,對於有嚴重基礎疾病、病情嚴重或身體狀況不佳的長者,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仔細評估疫苗風險與收益。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佛奇表示,少數健康狀況不佳者在接種疫苗時,可能面臨較高的副作用風險。芬蘭政府也曾建議,應將重病且難以治癒的族群排除在接種名單之外,維護疫苗安全性。

全球疫苗接種進展與安全性考量

目前全球已在多國推行新冠疫苗,除了輝瑞與莫德納外,也有牛津-AstraZeneca、俄羅斯衛星V等多款疫苗被批准使用。雖然在部分國家出現長者接種後的死亡個案,但整體數據顯示,多數人接種疫苗後並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疫苗仍是盡快達成群體免疫、終結疫情的重要手段。專業醫療機構持續監測疫苗安全性,並呼籲高風險族群在接種前諮詢專業建議,保障自身安全。

在全球疫情持續變化的背景下,疫苗的安全性與高風險族群的保護措施成為公共衛生的重點話題。醫療專家提醒,長者或疾病患者在接種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權衡疫苗的風險與益處,並在接種後密切監測身體反應,持續維護個人健康。

文章描述旨在闡明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及高風險族群的護理建議,希望讀者能在專業指導下謹慎選擇疫苗接種,與疫情共同抗爭,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