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劑的影響與食品標示爭議解析

2025-07-1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乳化劑的影響與食品標示爭議解析

近年來,食品添加物的使用與標示問題層出不窮,引發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與透明度的關注。特別是乳化劑在食品工業中的角色與安全性,成為許多食品安全事件討論的焦點。本文將深入探討乳化劑的定義、用途以及目前在台灣食品標示中的相關規範與爭議,幫助消費者辨識商品真實成分,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什麼是乳化劑及其功能

乳化劑為食品添加物中的一類,其主要功能在於協助油水混合,形成穩定的乳狀液體。由於油與水本身具有不相容性,加入乳化劑可以將兩者充分融合,確保產品具有均勻的外觀與口感。乳化劑的常見用途包括麵包、蛋糕、冰淇淋等多種烘焙與冷凍食品中,以提升產品的品質與保存期限。

台灣食品安全規範中的乳化劑

根據衛生福利部制定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範」,「脂肪酸山梨醇酐酯」屬於第十六類食品添加物——乳化劑,且屬於經過國家認可的合法範圍內使用的成分。依照規範,此類乳化劑在各類食品中均可適量添加,並不一定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然而,食品標示中的透明度與誠信,卻成為近期食品安全爭議的焦點。

食品標示不實事件:福義軒胚芽餅案例

福義軒是嘉義地區知名的特色糕點品牌,近期與里仁合作推出的胚芽餅標榜無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香料及乳化劑,但其包裝成分卻列有「山梨醇酐酯」,引起消費者的質疑。嘉義市衛生局因此對福義軒處以罰款,並要求里仁全台分店下架相關產品,進行重新包裝後才能再上市。此事件突顯出在食品標示管理上的漏洞,也讓消費者對於食品宣稱的真實性產生疑慮。

乳化劑「山梨醇酐酯」的作用與安全性

山梨醇酐酯作為乳化劑,能夠在食品中穩定油水混合,提升產品的口感與外觀。根據台灣規範,其使用範圍已經經過嚴格審核,並屬於合法範疇。福義軒方面表示,商品中所用的原料在生產過程中並未額外加入乳化劑,僅粉末中的成分屬於複方原料,含有微量的乳化劑成分,並不會影響食品安全。

潔淨標示與天然食品的趨勢

隨著「潔淨標示」(Clean Label)概念逐漸普及,越來越多消費者偏好天然、少人工添加物的食品。此趨勢下,許多品牌致力於簡化配方、減少人工化學添加,並公開透明地標示所有成分。根據統計,台灣近年有超過20%的包裝食品,以「無添加」或「少添加」為主要訴求,全家、家樂福等大賣場也推出多款標榜潔淨標示的產品,以迎合消費者期待。

食品安全與品牌責任的平衡點

潔淨標示的核心並非追求完全無添加,而是在可行範圍內去除非必需的人工化學成分,採用天然替代,維持食品品質。然而,若標示與實際內容不符,容易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此次福義軒胚芽餅事件,也提醒廠商在追求天然與少添加的同時,更需確保原料管理與標示的透明度,守住消費者的信任底線。食品安全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品牌的誠信才是長久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