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雞遭漂白水殺菌事件解析:料理前正確自我防範指南

2025-07-1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國產雞遭漂白水殺菌事件解析:料理前正確自我防範指南

台灣雞肉的殺菌方式與安全疑慮

雞肉在台灣是深受民眾喜愛的食材之一,每天屠宰數量龐大,約有80萬隻雞進入市場。為確保食品衛生,屠宰後的雞隻常會經過殺菌處理,而其中較為普遍的方法是以漂白水(次氯酸鈉)進行消毒。這種做法是為了降低在冷卻與包裝過程中微生物的滋生風險,特別是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

漂白水殺菌的科學與法規背景

根據農業委員會防檢局的規範,使用濃度在20至50 ppm的次氯酸鈉水溶液在食品清洗上是合法且經過認可的。衛生福利部的相關規定也允許在此濃度範圍內使用亞氯酸鈉、二氧化氯等化學殺菌劑,目的是為了降低微生物負荷,確保雞肉的衛生安全。然而,現行並無嚴格的查驗機制來確保業者操作符合規定的濃度範圍,且食藥署已明示,市售雞肉所檢測到的氯殘留應符合安全標準。

使用漂白水進行殺菌的實務操作與安全性

許多屠宰業者會將雞肉放入漂白水(次氯酸鈉溶液)中進行殺菌,這一程序主要針對屠宰時因溫度升高必須冷卻的肉品。台灣和日本多數屠宰場採用水冷結合漂白水殺菌的方法,歐洲則偏好氣冷方式來抑制細菌滋生。專家指出,使用濃度在合法範圍內的漂白水,經過運送及上架的過程中氯氣會逐漸揮發,因此即使曾經使用漂白水殺菌,食品在流通環節的氯殘留已大大降低,並無明顯的食安疑慮。

自我安全防範與正確的操作方式

消費者若擔憂購買到經過漂白水殺菌的雞肉,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料理前用流動的清水再次清洗。建議在清洗過程中,使用較慢水流沖洗,特別是雞肉表面有任何疑慮時,能有效降低微生物殘留與化學物質的殘留風險。此外,可選擇有品牌信譽且符合嚴格標準的雞肉供應商,以確保食品安全。

結語

在現代食品安全標準下,漂白水殺菌已逐漸成為一種被科學驗證且合法的專業手段,重要的是消費者保持良好的料理習慣,逐步建立安全的飲食觀念。掌握正確的清洗與烹調流程,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保障自身與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