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新冠肺炎的持續威脅,全球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的熱潮不曾減退。中研院一組研究團隊最近披露,五款常見老藥及中藥材展現出在動物實驗中抑制新冠病毒的潛力,最高可降低病毒10倍。這些研究結果為未來抗疫藥物的開發提供了新方向,但同時也引發民眾對於日常保健品效果的關注,尤其是紫蘇與薄荷這兩種常用的中藥材。
研究揭示五款老藥具抗病毒潛力
由翁啟惠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聚焦於在市場上已獲美國食藥局(FDA)核准的約2,855種藥物,以及篩選出近200種具有抗病毒潛能的中藥材,在動物模型——倉鼠中進行實驗。結果顯示,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靈芝提取物中的多醣體RF3,以及全株薄荷和紫蘇萃取物,在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其中肺部病毒量最高可降低10倍。
阻斷病毒繁殖的關鍵進展
專家指出,疫苗之外的抗病毒策略,重點在於阻斷病毒在體內的複製過程。研究解釋,病毒侵入細胞後,依賴多種病毒蛋白進行複製與組裝,若能抑制其中一兩個病毒蛋白的活性,便能有效降低病毒的繁殖率。實驗中,這五款藥物在動物體內顯示出高達10倍的病毒抑制效果,既是臨床未來藥物研發的重要線索。
中藥材在抗病毒中的潛在角色與應用
此外,研究成員也提到,靈芝具有強化免疫系統的潛能,而紫蘇與薄荷則在肺部保護方面具備一定作用,這使得它們在疫情期間作為日常保健調理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民眾可以將紫蘇和薄荷乾燥後,分別用10克加入1000cc溫水沖泡,作為天然的肺部保健飲品。專家指出,這樣的飲用方式能幫助維持呼吸道健康,特別是在感冒或康復後,能緩解肺部不適。
紫蘇與薄荷沖泡飲用的注意事項
不過,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的專家提醒,目前紫蘇和薄荷的抗病毒效果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尚未有確切的人體臨床證據。紫蘇含有草酸,過量可能導致尿路結石;而且,對於體弱或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不建議大量飲用,建議每日飲用1杯左右較為恰當。同時,民眾若想嘗試以沖泡方式促進肺部健康,最好在醫師或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副作用或不適。
專家呼籲理性運用中藥及保健品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指出,紫蘇與薄荷在臨床上多用作輔助藥材,而不是單獨作為抗病毒的療法。人體的實際反應需要經由更多臨床試驗來驗證,且用量與用法應因人而異。無論如何,在疫情仍未完全控制之時,合理選用中藥材作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可以增強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但切勿掉以輕心,避免過量使用。
對於將傳統藥材融入抗疫策略的最新研究,或許在未來將轉化為更多實際的藥品與保健品,這仍是具有挑戰的漫長路程。未來,科學的進步能否真實讓這些古老藥材在抗病毒戰台上擔當一角,尚待時間和臨床數據共同證明。
以醫療專家角度來看,平衡傳統與現代醫學的應用,始終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關鍵所在。面對新型病毒的侵擾,補充適合個人身體狀況的保健措施,遠比盲從追求傳統或新式藥物來得理性與持久。
本文的內容,旨在提供參考,並提醒讀者保持科學理性,適度採用中藥與健康飲品,才能真正為自己的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