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量不足與心臟病風險提升:從研究看如何有效鍛鍊心臟健康

2025-07-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肌肉量不足與心臟病風險提升:從研究看如何有效鍛鍊心臟健康

隨著人口老化與健康意識抬頭,肌肉維持與心臟健康之間的關聯逐漸受到醫學界重視。最新研究發現,肌少症不僅影響老年人的活動能力,更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掌握適當的運動方式,不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有效降低心臟病的風險,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肌少症與心臟疾病的聯繫:科學證據解析

根據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心理健康生物研究所的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了名為「阿提卡研究」(ATTICA Study)的資料,追蹤了超過一千名45歲以上、未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受試者長達十年。研究結果顯示,肌肉質量較高的個體罹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明顯較低。與肌肉較少的人相比,肌肉較多的群體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降低了約八成。

肌肉量與心臟健康的代謝效應

專家解釋,肌肉的代謝效應在預防心臟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較多肌肉的個體,血糖控制較佳,發炎反應也較少,這些因素都對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阻塞具有積極影響。此外,肌肉多的人通常較為活躍,經常參與運動,進一步加強心臟功能。

性別差異與肌肉控制心臟疾病的關聯

研究發現,肌肉量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在男性與女性之間存在差異。女性肌肉較少,且肌肉的多寡對其十年後心臟病的影響不如男性明顯。這可能與女性本身較低的心臟病罹患率有關。專家推測,肌少症對女性心臟健康的保護作用相較男性較弱,但整體而言,保持肌肉量對男性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明顯幫助。

日常運動的實證力量

除了臨床研究,另一項針對消防員的追蹤研究也證明了透過日常體能訓練改善心臟健康的效果。研究指出,能完成一次伏地挺身40次的男性,比只能做10次者,心臟病發生概率低96%。這樣的結果強調,像伏地挺身這種身體素質的簡單測驗,也能反映心臟的強韌度,鼓勵民眾持續鍛鍊肌肉、提升心臟耐力。

運動建議:從簡單動作開始打造健康心臟

為了有效降低心臟病風險,醫療專家建議,日常可以從簡單、經濟的運動著手。例如,伏地挺身是一項能有效鍛鍊胸部、肩膀、三角肌的運動,同時也有助於提升心臟的耐力。建議,每週持續進行適量的力量訓練,同時結合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或游泳,不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心臟功能。

結語

隨著科學研究不斷積累,肌肉健康與心臟疾病之間的關聯日益明確。透過持續鍛鍊肌肉,尤其是簡單的體重運動,不僅能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也能為心臟打造起堅實的防護牆。健康的身體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或許下一次的運動,就從今天的小步伐開始,為心臟健康加點分。若對於運動方式或健康管理有疑慮,建議洽詢專業醫療人員,制定最適合自己的健康策略。

保持肌肉與心臟聯繫的健康,或許就是你我都能輕鬆擁有的長久保障。運動無需高難度,日常的點滴努力,說不定就是守護未來的關鍵所在。

了解更多關於肌少症、肌肉量與心臟疾病的資訊,讓身體更健康,生活更有活力,從一個動作開始,迎接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