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腸病毒活動增加,部分新生兒感染病例可在短期內惡化。本文說明新生兒感染途徑、常見症狀、日常防護與就醫指標,提供孕期與照護者可立即採行的實務建議。
疫情現況與易感族群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全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累計8例,其中7例為新生兒且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在幼兒與新生兒中傳播力強,特別是尚未建立免疫的新生兒屬高風險族群。
新生兒可能的感染途徑
新生兒可在產前、分娩或產後經照護者接觸而感染。產前可能透過胎盤或產道分泌物接觸,分娩時和出生後親密接觸亦是常見途徑。
孕期與產前的實務建議
為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建議在預產期前約14天開始減少進入人多或通風不良的場所。產婦應避免與明顯有呼吸道或腸胃症狀的人接觸,生產前後也應儘量降低不必要的訪客探視。
照顧者日常清潔與環境消毒
照顧者應強化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清潔臉部與在外出返家後更換衣物。由於酒精對腸病毒的作用有限,建議以含氯漂白水加強經常接觸表面的清潔消毒,減少環境中病毒殘留。
新生兒常見症狀與警訊
新生兒若感染腸病毒,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下降、吃奶量減少等表現。病情可能進展快速,若症狀持續或惡化,應儘速就醫評估。
嬰幼兒需立即就醫的重症警示
五歲以下嬰幼兒若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明顯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呼吸急促或肢體麻痺等症狀,應即刻前往具備急救與小兒重症照護能力的醫療院所治療。
照護提醒與家庭防護要點
- 產前兩週儘量避免大量外出與參加人群聚集活動。
- 新生兒時期儘量謝絕訪客,避免擁抱或親吻臉部等親密接觸。
- 照護者回家後應先洗手並更換外出衣物,常接觸物品定期以含氯漂白水消毒。
需要就醫時的實務建議
若懷疑新生兒或嬰幼兒感染並出現上述警訊,請儘速就醫並說明病程與接觸史,以利醫療團隊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查或住院治療。地方醫療院所或兒科急診能提供初步評估與後續轉診。
面對腸病毒季節性上升,家庭與照護者的預防措施是降低新生兒重症風險的重要一環。維持良好個人衛生、控制訪客接觸與加強環境消毒,可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減少感染機會。
重點回顧
腸病毒可在產前、分娩與產後接觸傳播,對新生兒風險高。孕期應減少群聚與訪客,照護者落實洗手與含氯消毒可降低重症機率。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