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篩檢及早發現先天性代謝異常的重要時機

2025-09-1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新生兒篩檢及早發現先天性代謝異常的重要時機

新生兒篩檢可在出生後短時間內揭露先天性代謝異常與遺傳性疾病,本文說明篩檢時機、常見檢出項目與費用考量,並提醒家長如何與醫療團隊討論後續檢查與追蹤。

現況概述與篩檢時機

近期統計顯示,台灣每年仍有數百名嬰兒死亡,其中部分病例與先天性異常或遺傳疾病有關。新生兒篩檢的目標是於早期偵測可能影響發育或生命的代謝或遺傳性疾病,以便在症狀出現前進行評估與介入。國內建議在出生滿48小時時完成採血檢查,因為此時的生化標記較具參考價值。

篩檢方法與可檢出的疾病

新生兒篩檢通常以足跟血採樣進行,可同時檢測多項代謝或遺傳性疾病。臨床常見被提及的檢出項目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與龐貝氏症等,這類疾病在早期可能尚未出現明顯症狀,但若能及早確診便可與專科醫療團隊討論可能的治療或追蹤方案。

公費項目與自費選項的考量

自2019年擴大篩檢項目後,部分疾病已納入公費篩檢,文中提及約有二十餘項為公費項目,另有十餘項需自費選擇。若家長希望擴大篩檢範圍,醫療機構通常會說明各項目涵蓋的疾病類別與相關費用,部分自費組合的總費用亦相對可負擔。

臨床時程與及早介入的重要性

臨床觀察指出,有些遺傳性疾病的發病時點可能早於以往認知,部分個案在出生後數月內即開始出現症狀。多位臨床醫師提醒,若篩檢結果提示異常,儘速安排進一步診斷與跨專科評估,有助於早期介入並監測病程。

可用的治療選項現況

近年來部分遺傳性疾病已有可用的治療選項,臨床上也出現早期治療後功能改善的個別報告。家長在了解篩檢與診斷結果時,應與醫療團隊討論治療可及性、給付情形以及長期追蹤的安排,避免以單一案例推論所有病況的結果。

家長可以注意的重點與就醫契機

  • 於嬰兒出生後48小時內詢問醫療團隊是否完成或提供新生兒篩檢項目。
  • 若家族有遺傳病史或既往新生兒篩檢異常,與新生兒科或遺傳科討論是否加選自費項目。
  • 篩檢為初步檢查,若結果異常需進一步確診檢查與專科評估,避免延誤必要的追蹤。

新生兒篩檢是早期發現潛在健康風險的工具,對於希望掌握嬰兒健康狀況的家長具有參考價值。與兒科或遺傳諮詢團隊溝通檢測範圍、可能的後續檢查與追蹤安排,有助於在必要時儘早啟動評估與支援。記者式觀點提醒,任何篩檢結果都需由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解讀與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焦慮或延誤就醫。

重點回顧

新生兒篩檢在出生後短期內進行可揭露多種先天性代謝與遺傳疾病,及早確診可利於規劃追蹤與治療,但篩檢屬初篩需進一步診斷確認,且治療與預後受個別差異與醫療資源影響。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